时间:2023-07-03 16:48:04 浏览:97
古代女子二十岁叫桃李年华。
原指桃李开花的季节,泛指春天,引申指青春年华,比喻青春年少。常用“粉淡香清自一家,未容桃李占年华”形容女子,初夏还不是盛夏的样子,所以桃李年华就用来代指二十岁的女子。
古人的年龄称谓来源不一,大多根据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而命名,另外,我们常说的“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则来自于《论语.为政篇》的记载。
我国还有干支纪年的传统,六十年为一轮,故又有六十岁为“花甲之年”的说法。杜甫有诗句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于是,七十又有了“古稀之年”的别称。
古代女子几岁及笄
及笄,汉语词语。亦作既笄。古代女子满15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岁为及笄 。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
出处:
《仪礼·士昏礼》:“女子许嫁,笄而醴之,称字。”
《旧唐书·后妃传下·女学士尚宫宋氏》:生五女,皆聪惠,年未及笄,皆能属文。
《儒林外史》第十回:鲁老先生有个令爱,年方及笄。“
古代女子夏天穿什么
1、我国古代封建制度相当严重,女子在外人面前不得露肩,所以还是穿长衫,不过一些贵族还是会选择穿丝质的较透风的衣服,也就是长衫。古代女子在夏天的时候可以穿一轻丝的衣服,一方面不失美观,另一方面也不是体统。
2、衣装穿戴也可帮助避暑。女性夏季穿裙子,吊带衫,不仅是美观的需要,更是适应高温而进行的服饰调节。
求民国时期女子发型名称
民国时期女子的发式,随着流行而不断变化。曾经时尚的发髻有螺髻、朝天髻、空心髻、盘辫髻、堕马髻、舞凤髻、蝴蝶髻等。
年轻女子除了梳髻以外,有的还留一缕头发于额上,俗称“前刘海”。前刘海的式样一般都盖在眉间,也有遮住两眼的,还有将发剪成圆角,梳成垂丝形的;或者将额发分成两绺,并修剪成尖角,形如燕尾,时称“燕尾式”。到了民国初年,更风行一种极短的刘海发,远远看去若有若无,名叫“满天星”。女子剪发以后,一般多用缎带束发,也有用珠翠宝石做成各种发箍套在发上的。大约是20世纪30年代的时候,烫发流传到中国。当时大城市的女子,发饰大都模仿西式,有的还把头发染成红、黄、棕、褐等各种不同颜色,以此为时髦。
相关文章
怀孕周期
备孕分娩婴儿早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