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23 00:00:00 浏览:52
宝宝上呼吸道感染是冬春交替高发疾病,很多宝宝在换季的时候都会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如果不及时就医,做好护理工作会引起其他疾病哦,所以父母要了解宝宝上呼吸道感染的危害及预防,才能更好的防止宝宝上呼吸道感染。
宝宝上呼吸道感染的危害
上呼吸道感染是婴幼儿常见的疾病,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感冒,是指上部呼吸道的鼻、咽和喉部的呼吸道炎症,临床诊断的“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急性鼻咽炎”都属于上感。宝宝上呼吸道感染的危害主要有:
1、转化为下呼吸道感染:当病原体沿气管、支气管向下蔓延时,将发展成下呼吸道感染,即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等,此时咳嗽症状加重、痰多,由于小婴儿不会咯痰,堵在气管内,再加上肺组织的病变,常表现为呼吸急促,口周发青、发热往往也会加重。
2、诱发结膜炎、鼻窦炎、口腔炎、喉炎、中耳炎、颈淋巴结炎:如病原体经过鼻泪管、耳咽管、淋巴组织等向周围组织蔓延,就会出现相应并发症的症状。往往感冒症状未消,又出现结膜充血、疼痛、分泌物增多,或出现耳痛、外耳道流脓、头痛、流脓涕、下颌部或颈前淋巴结红肿痛。出现这些周围组织病变时,应采取相应的治疗。
3、导致败血症:如果病原体特别是细菌进入血液循环,那么所到之处都有可能成为它滋养生 息的地方,给患儿带来各种各样的病状,例如:到达胸膜组织引起脓胸;到达心包膜时引起心包炎,还可引起腹膜炎、关节炎、骨髓炎,甚至脑膜炎等,这就是败血症。此时应积极给予2-3种大剂量抗生素联合治疗,要有足够的疗程,以利将症状有效控制。
4、变态反应性疾患:由于感染后机体发生一系列变化,导致变态反应,在感冒后2-3周可出现肾小球肾炎、风湿热、过敏性紫癜等疾病。但其发生机理仍在探讨当中。目前认为是病原体的抗原与自身器官的抗原特性有相关之处,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产生的抗体,反过来作用于自身器官所致。
宝宝上呼吸道感染预防
1、注意卧床休息,等症状缓解后适当活动。
2、体温较高时要多喝温水,发热时不要”捂汗”。对于这点,年轻的爸爸妈妈们尤为要注意, 夜间,孩子的体温容易骤然升高,一定要加强体温监测,防止高温惊厥。
3、饮食应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等。
4、平时应适当增加户外活动,提高机体免疫力。
5、父母要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帮宝宝增减衣服,沙尘天气尽量不要外出。
6、居室应保持适宜的湿度和温度,经常通风换气。
7、感冒流行时,应尽量少带婴幼儿去公共场所。
8、应尽量避免婴幼儿与感冒患儿一起玩耍,防止交叉感染。
温馨提示:父母在照顾宝宝的时候要预防宝宝感冒发烧,以免引起病毒感染,同时留意各种疾病的症状,比如宝宝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及时就医治疗。
【一】宝宝吃奶时间长当心这些危害-新生儿护理
妈妈在喂宝宝吃奶的时候要注意不宜时间过长,宝宝吃奶时间长有很多不好的影响,对于妈妈与宝宝都是不好的,所以一定要警惕,让宝宝养成规律的吃奶习惯,宝宝吃奶时间长的坏处有哪些?宝宝吃奶时间长怎么办?一起来看看相关介绍吧!
宝宝吃奶时间长的坏处
1、影响乳汁的质与量
宝宝长时间吮吸妈妈的乳头,反而会使吮吸动作不再成为促进催乳素释放的动力,导致乳汁的质量和数量下降。
2、导致腹泻
吃奶时间越长越会使脂肪摄入过多,往往会引起腹泻。
3、出现溢乳
当乳房中奶已吸空,宝宝再含着乳头,就会吸入空气,胃内空气一多就容易出现溢乳。
4、养成不良习惯
宝宝长时间吮吸乳头,很容易让宝宝养成这种习惯,还会助长他吮吸手指、爱啃东西等不良习惯。
5、扰乱饮食规律
吮奶时间过长会打乱宝宝进食的节奏,不利于胃肠道的消化和吸收功能,最终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导致宝宝生长发育速度减慢。
宝宝吃奶时间长怎么办
1、如果妈妈乳汁分泌量不够或者奶瓶出奶孔太小,宝宝吸吮过于用力时,会感觉疲劳,然后就会不好好吃奶,吃奶速度慢而吃奶时间长。这种情况下,宝宝体重增长表现一般不理想,并且出现饥饿性绿便。这时候,纯母乳喂养的妈妈一方面要尽快催乳,另一方面需要给宝宝添加奶粉喂养。人工喂养的妈妈最好是给宝宝换一种出奶孔较大的奶嘴,奶嘴出奶孔大小以当奶瓶倒立时能持续一滴一滴往下滴奶为好。
2、宝宝长到2到4个月时,对周围环境变化越来越关注,如果在吃奶时,周围环境嘈杂,宝宝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就不肯好好吃奶,导致宝宝吃奶慢。如果是这样,建议妈妈可以选择一个比较安静的房间给宝宝喂奶。
3、另外一些宝宝,吃奶过程中很努力,但是仍让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吃完。如果宝宝同时又容易被奶汁呛到或吃完奶之后浑身大汗的现象,妈妈最好带宝宝去医院检查,看看宝宝是否患有心脏或呼吸道疾病。
新妈妈一定要注意哦,喂宝宝吃奶时间千万不能过长了,也不要过短,如果吃奶时间过短,会使婴儿吃不饱,不到下顿就要哭,日久引起营养不良,虽然这种情况并不多见。
【二】正确认识小儿厌食症让宝宝更健康-婴儿常见病
宝宝如果出现呕吐、食欲不振、腹胀、便血等情况,家长们要留心小儿厌食症哦,很多原因都会导致小儿厌食症,3-6岁宝宝为高发人群,了解相关的小儿厌食症知识,父母才能更好的应对宝宝厌食,那么小儿厌食症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有哪些呢?
小儿厌食症原因
1、全身性疾病的影响:许多急、慢性感染性疾病都有厌食的表现,其中消化道疾病尤为明显,如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肝炎、急慢性肠炎、长期便秘等都可引起厌食。
2、微量元素缺乏:锌缺乏常表现有厌食,某些内分泌素如甲状腺功能低下、肾上腺皮质激素相对不足也可表现厌食。
3、喂养不当:这是当前最突出的原因,城市尤为明显。原因是家庭经济改善、市场儿童食品供应增多,独生子女娇生惯养,家长缺乏科学喂养知识,乱吃零食,过食冷饮,乱给“营养食品”,一些高蛋白、高糖食品(如巧克力等),反使食欲下降。
4、*物影响:许多*物尤其是抗生素容易引起恶心、呕吐,如红霉素、氯霉素、磺胺类*物等也可导致厌食。维生素a或维生素d中毒也表现有厌食。一些抗癌*物更容易引起厌食。
5、神经性厌食
(1)急性精神刺激 如小儿受到强烈惊吓之后,精神萎靡、活动受抑制,食欲降低。这种厌食,往往时间不会太长,恐吓心理过去食欲也就会恢复。
(2)亚急性或慢性精神刺激 离开亲人及熟悉的环境进入托儿所或其他新环境时,对新环境不适应,情绪低落,食欲降低,有时饭后出现呕吐。家庭不幸或父母离异等。
(3)错误教育的影响 ①家长对儿童要求过高,限制自由,阻止与其他儿童玩耍,或限制他想去的地方,影响其情绪,使食欲降低。②家长过分注意儿童进食,反复诱导或以威胁手段致反感而厌食。
小儿厌食症的治疗方法
1、先带患儿到正规医院儿科或消化内科进行全面细致检查,排除那些可以导致厌食的慢性疾病,排除缺铁、缺锌。因原发病引起的厌食,则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2、饮食要规律,定时进餐,保证饮食卫生;生活规律,睡眠充足,定时排便;营养要全面,多吃粗粮杂粮和水果蔬菜;节制零食和甜食,少喝饮料。
3、改善进食环境,使孩子能够集中精力去进食,并保持心情舒畅。
4、家长应该避免“追喂”等过分关注孩子进食的行为;当孩子故意拒食时,不能迁就,如一、两顿不吃,家长也不要担心,这说明孩子摄入的能量已经够了,到一定的时间孩子自然会要求进食;决不能以满足要求作为让孩子进食的条件。
5、加强体育锻炼。
6、不要盲目吃*,可以适当服用调理脾胃,促进消化吸收功能的中、西*。
遇到宝宝厌食,弄清原因是关键,排除了病理性厌食,父母才能安心从饮食、生活方面改善宝宝厌食的情况,如果宝宝厌食是生病所致,也好及时就医治疗。
【三】新宝宝肚脐有哪些异常需诊治-婴儿常见病
本cfp
脐带脱落后,脐凹处可能会产生分泌物,或表面湿润,这是正常现象。但仍需用酒精消毒,或涂2%龙胆紫,以保证干燥。使用龙胆紫的弊端是会掩盖脐部症状,故不主张使用。如果脐部结痂,应去除痂皮,彻底清洁底部。
脐部不可随便涂抹痱子粉等,以防感染。
新生宝宝的脐带护理
脐带是胎儿和母亲“沟通”的要道。胎儿通过脐静脉将营养物质传递给胎儿,又通过脐动脉将产生的废物传给母亲,由母亲代替排出体外。胎儿出生后,医生将脐带结扎,新生儿 和母体正式“脱离关系”,成为独立的人。但是,残留在新生儿身上的脐带残端,在未愈合脱落前,对新生儿来说十分重要。因为脐带残端是一个开放的伤口,有丰富的血液,是病原菌生长的好地方,如果处理不当,病菌就会趁机而入,引起全身感染,导致发生新生儿败血症。因此,做好脐带护理工作,是护理新生儿的重要内容之一。
小肚脐异常信号
正常情况下,新生宝宝的脐带会在出生两周内脱落。但是,宝宝的脐也会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诊治。
1. 脐疝。
脐部有一圆形或半圆形肿物,哭时增大,安静时恢复,手指探入可触到根茎部的边缘。这是脐部的腹直肌鞘未合拢,腹压增高时,腹膜、肠管等由此部位向外突起所致。小的脐疝在1岁以后会自愈,或用胶布加压法固定,大的脐疝需2~4岁后进行手术治疗。
2.脐湿疹。
因过敏因素引起肚脐及周围皮肤的皮疹,表现为丘疹、糜烂、渗出及脱屑等。可以用1%~4%硼酸液外洗、涂氧化锌油等方式治疗。
3.脐茸。
脐带脱落后,创面有红色、表面光滑湿润像黏膜样的肿物,很像小息肉,有少量分泌物,称脐茸。脐茸与肉芽肿不同,它是肠黏膜组织,为胚胎时期卵黄管的残留物。脐茸的治疗方法与肉芽肿相同。
4.脐瘘。
脐带脱落后,脐正中有黏膜样物,中心有孔,有肠内物流出,并带有臭味,周围皮肤发生糜烂。此为胚胎时卵黄管与脐部相通,卵黄管未闭合残留所致,需住院切除治疗。
5.脐炎。
脐部流水或有脓性分泌物。脐轮皮肤红肿或去除脐窝痂后有脓性分泌物。脐部分泌物有臭味,除局部消毒、清洗外可能还需用抗生素治疗,应去医院检查。若有发热泪盈眶、精神弱、吃奶差者,还应警惕有无败血症,需紧急求医,绝不能耽误。
6. 脐肉芽肿。
脐带脱落后,如果脐根部的创面受异物刺激(如爽身粉、血痂)或感染,会在局部形成小的肉芽组织:直径~厘米,表面湿润,有少量黏液或血性分泌物,日久不愈。此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用硝酸银烧灼或搔刮局部或电灼,均可以治愈。如果以上方法无效,应手术切除。
相关文章
怀孕周期
备孕分娩婴儿早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