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23 00:00:00 浏览:31
宝宝得肺炎,最着急的就是宝妈了。医生的诊断说宝宝是新生儿吸入性肺炎,一听就很紧张,不明白为什么宝宝就会患了这样的疾病。什么是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有哪些症状?
肺炎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病之一,早产儿更容易得此病。新生儿肺部感染可发生在产前、产时或产后。产前,如果胎儿在宫内缺痒,吸入羊水,一般出生后1~2天内发病。产时,如果早期破水、产程延长或在分娩过程中,胎儿吸入污染的羊水或产道分泌物,亦可使胎儿感染的肺炎。但孩子出生后,如果孩子接触的人中有带菌者,很容易受到感染。另外,也可能由败血症或脐炎、肠炎通过血液循环感染肺部。
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症状
. 发热、咳嗽、喘,肺炎的发病可急可缓,一般多在上呼吸道感染数天后发病。最先见到的症状是发热或咳嗽,体温一般38~39℃,腺病毒肺炎可持续高烧1~2周。
. 身体弱的小婴儿可不烧甚至体温低于正常。
. 会有咳嗽、呛奶或奶汁从鼻中溢出。
. 普遍都有食欲不好、精神差或烦闹睡眠不安等症状。
. 重症病儿可出现鼻翼扇动、口周发青等呼吸困难的症状,甚至出现呼吸衰竭、心力衰竭。
. 病儿还可出现呕吐、腹胀、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
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注意事项
轻度肺炎,在门诊可以治疗,吃点抗生素或打几针青霉素就好了。重症肺炎必须住院治疗。孩子在患病期间,一般食欲较差,吃得很少,可以静脉点滴输液来补充热量。
【一】三个月宝宝大便绿色的原因及护理方法-新生儿护理
导致三个月宝宝大便绿色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消化不良、饮食不当等原因,当出现三个月宝宝大便绿色时,父母一定要找准原因,好好护理宝宝,改善宝宝大便异常的情况,下面小编就来说说三个月宝宝大便绿色正确的护理方法,让宝宝快速恢复健康。
三个月宝宝大便绿色怎么回事
1、一般母乳喂养儿的大便偏酸性,正常大便略呈绿色,有时会混杂一些白色颗粒。乳品中含有丰富的铁,未能及时完全吸收,从大便中排出,是大便发绿。奶粉喂养儿若排出绿色大便,则表示肠的蠕动加速,或肠道有炎症,为腹泻的一种象征。另外,为了宝宝的健康,须摄取足量的铁质,吃含有铁质奶粉的宝宝,若不能完全吸收奶粉中的铁质,则大便呈黄绿色,大便中的白色颗粒较大,且较容易有臭味。
2、肠道中有炎症或肠蠕动过快,使肠道中的胆红素尚未转换就从大便中排出,使大便呈绿色。许多宝宝大便绿色属于正常现象,这种现象不是宝宝有病,而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3、大便的颜色与胆汁的化学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胆汁是由肝脏分泌的,肝细胞不断的分泌胆汁,胆汁汇入肝管,在经胆总管汇入十二指肠。胆汁的颜色与其中所含的胆色素的种类和浓度有关,,可由金黄色到深绿色不等。胆色素包括胆红素和胆绿素,它们之间可相互转化。
4、小肠上部的胆汁含有胆红素和胆绿素,使大便呈黄绿色。当大便推送到结肠时,胆绿素经过还原作用,又转变为胆红素,这时大便呈黄色。母乳喂养的小儿的大便偏酸性,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部分胆红素转变为胆绿素,使排出的大便呈浅绿色,这是正常现象,而牛乳喂养的小儿大便呈偏碱性,能使部分粪胆红素进一步转变为粪胆原,粪胆原是无色的,所以大便呈浅黄色。
三个月宝宝大便绿色怎么办
1、如果奶粉喂养的宝宝排出绿色大便,则表示肠的蠕动加速,或肠道有炎症,为腹泻的一种象征,这个时候要及时到医院向医生咨询,及时治疗。
2、如果是因为宝宝消化不良而拉绿色大便,那么可以吃点健脾,化积口服液等。
3、如果是母乳喂养的宝宝出现拉绿屎便便,妈妈在饮食方面要忌辛辣生冷食物,以免影响到宝宝的肠胃。
4、如果是铁质引起的大便绿色,母乳喂养的妈妈要注意维生素的摄入,维生素可以促进铁吸收,多吃蔬菜,适量水果。妈妈这个时候尽量脂肪摄入量不要太高,而且要注意水的摄入量,每天水的摄入量是1300ml,同时,宝宝吃奶后,可以适当给宝宝喝点水。
温馨提示:宝宝大便绿色一般都是饮食原因导致的,所以只要好好调理宝宝的饮食,就能恢复正常了,父母不用太担心。
【二】新生儿频繁吐奶怎么办-新生儿护理
婴儿出现吐奶,首先要明确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吐奶。溢奶属正常现象,常与喂养不当及婴儿生理特点有关。婴儿病理性吐奶常常是严重疾病的早期表现。
临床常见病因有:
①羊水吸入。新生儿大量吸入羊水,对胃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常在出生后不久即出现呕吐,吐清水、黏液或带少量血性液体,但一般情况良好。
②幽门痉挛。新生儿时期由于幽门功能暂时失调,常在喂奶后不久出现喷射状呕吐,临床常吐出大量乳汁和乳凝块,时好时坏。
③新生儿便秘。新生儿一般出生后10小时内开始排出胎粪,如果出生后数日排便极少或胎便排出时间明显延长,临床也可出现腹胀、吐奶。
④感染因素是最常见的原因。包括消化道感染、中耳炎、肺炎、败血症、脑膜炎等。
⑤肠套叠和肠蛔虫症。
⑥消化道畸形,有5种情况。
第一,食道闭锁。新生儿出生后即发生剧烈的呕吐,吃什么吐什么,常吐出像螃蟹吐的泡沫状液体。
第二,幽门肥厚性狭窄。常在出生后2周左右出现呕吐,进行性加剧,常表现为喷射性呕吐,腹部体检时,可以摸到枣核样的块状物。
第三,肠闭锁。出生后1天内常出现持续性呕吐,吐奶后症状常有所缓解,但吃奶后几小时又开始呕吐,吐出物常伴有奶、胆汁和粪便样的液体。
第四,肠旋转不良。出生后数日内常出现间隔性呕吐,时轻时重,呕吐物可为奶汁可胆汁。
第五,先天性巨结肠。出生后无胎便或有顽固性的便秘,临床常伴有进行性的腹胀、呕吐。
综上所述,对婴儿时期的呕吐,了解病史、生产史、喂养史以及其他伴发症状是非常重要的。临床应该注意观察婴儿的腹部有无胃型、肠型、腹部肿块及仔细检查肛门。对早期频繁呕吐者,明确诊断前应先禁食,一旦发生呕吐,应取侧卧位,以避免窒息的发生,同时立即转小儿外科门诊。
【三】婴儿喂奶量多少这些标准要牢记-新生儿护理
奶水是宝宝的食物,每天宝宝的喂奶量都是必须要控制好的,不能吃太多,也不能吃太少,所以父母要掌握好不同阶段的婴儿喂奶量,那么婴儿喂奶量和间隔时间是多少?如何判断宝宝是否吃饱了呢?下面就来看看小编为你整理的1-12个月宝宝的喂奶信息吧!
婴儿喂奶量多少
1、1-2个月宝宝:按照一般的标准,出生时体重为3-3.5千克的宝宝,在1-2个月期间,每天以吃600-800毫升左右的牛奶为宜,每天分7次吃,每次100-200毫升,如果吃6次,每次吃140毫升。不要喂得太多。
2、2-3个月宝宝:2-3个月的宝宝牛奶的日用量应限制在900毫升以下,计算900毫升产生的热量为2427千焦,已经足够宝宝的需要。一天喂6次,每次不超过150毫升,如一天喂5次,每次不超过180毫升。
3、3-4个月宝宝:3-4个月的宝宝每次牛奶的食用量为200毫升,一天喂5次。如果每天喂6次,则每次的量不得超过200毫升,180毫升较为适宜。为了防止宝宝发胖,每天的总奶量保持在1000毫升以内。
4、4-5个月宝宝:4-5个月的宝宝每日奶量仍维持在1000毫升左右,因为宝宝在4-5个月时的体重增加情况与3-4个月期间区别不大,可给予同样喂养。
5、5-6个月宝宝:人工喂养的宝宝此时要适当控制奶量,如果让他任意吃的话,宝宝会长得过胖,一般来说,宝宝每天牛奶总量不要超过1000毫升。
6、6-7个月宝宝:6-7个月的宝宝可以添加代乳食物了,这个时候的宝宝的食物依然以奶类为主,宝宝一日奶量大约为700毫升。
7、7-8个月宝宝:7-8个月的宝宝开始增加半固体性的代乳食品。在每日奶量不低于500毫升的前提下,减少两次奶量,用两次代乳食品来代替。
8、8-9个月宝宝:8-9个月的宝宝继续增加代乳食品,此时宝宝可以尝试的辅食种类已经很多了,但是每天牛奶的量仍要保持在500-600毫升之间。
9、9-10个月宝宝:宝宝长到9个月以后,乳牙萌生,消化能力增强,辅食的添加量也要有所增加,人工喂养的宝宝此时牛奶仍应保证每天500毫克左右。
10、10-11个月宝宝:宝宝长到10个月以后,乳牙已经萌出4-6颗,有一定的咀嚼能力,人工喂养宝宝此时应减少牛奶的量,最好将喂牛奶的时间安排在上、下午,每天牛奶的量不超过500毫升。
11、11-12个月宝宝:11-12个月的宝宝已经开始接近成人饮食,有的母乳喂养的宝宝此时也准备断奶,一般来说,宝宝每天补充牛奶的量不应该低于250毫升。
如何判断宝宝是否吃饱了
虽然不同年龄的宝宝吃奶量都是有一定的标准的,但是这个标准也是因人而异的。妈妈们想要准确了解宝宝是否吃饱了,在适当的时候给宝宝补充适当的奶量,最重要的一点是学会如何判断奶量够不够、宝宝吃饱了没。一般情况下,只要学会下列“五看”,新手爸妈也能轻松掌握宝宝的正常奶量。
1、看哺乳次数。
出生后头1—2个月宝宝每天需要吃8—10次,3个月龄时间每天至少要吃8次。
2、看排泄。
如果单纯依靠母乳喂养,婴儿的24小时小便次数达6次以上,是奶量充足、婴儿吃饱的一种表现。如果每天24小时的小便次数不足5次,就说明奶量不足,婴儿没有吃饱。由母乳喂养的婴儿大便的形状是黄油油的软便,每天大便2-4次,这表明奶量充足,婴儿吃饱了。如果母乳喂养的婴儿大便量少,并呈绿色泡沫便,这说明母亲的奶量不足,宝宝没有吃饱。
3、看睡眠。
宝宝如果在吃奶后能安静入睡4个小时左右,且不哭闹能够深度睡眠,表示孩子已经吃饱。
4、看体重。
正常情况下,宝宝如果奶量足够,每星期平均增加体重0~170克,3个月时则为200克左右。大于6个月的婴儿平均每月体重增加500克。这些可说明母乳充足,婴儿吃得饱。
5、看神情。
宝宝吃饱了一般都会情绪良好,表现愉快,玩笑自如,眼睛闪亮,反应灵敏。
以上就是关于婴儿喂奶量的介绍,婴儿吃多吃少都不是正常的现象,吃少了可能直接导致宝宝无法吸收足够的营养元素,影响发育。吃多了也会导致腹胀、便秘的情况,所以一定要控制好宝宝的喂奶量。
相关文章
怀孕周期
备孕分娩婴儿早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