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20 15:00:05 浏览:58
1、绿茶的冲泡时间一般是把握在两到三分钟。
2、冲泡前首先用水烫杯,起到温杯和洁具的作用。然后注水半杯水即可,此步骤为润茶,大约1分钟后,用水高冲;在水流的激荡下可以使绿茶更加清香可口,因经过温杯后已可以隐隐约约感觉到绿茶的茶香;再浸泡约一分半钟左右,即可品茶。
茶花哪种嫁接方法成活率最高
1、嫁接时间要选择在冬、早春、初夏期间均可进行嫁接,其中5—6月梅雨期间嫁接效果最好。
2、油茶树砧枝选择要在油茶低产林内选择25—35年内生的生长旺盛,无病虫害的油茶树作砧木树。在砧木树上选择3—7个分布均匀,直径2—5厘米的主枝做砧枝。每株砧木树除砧枝外,应加留1—2个主枝作营养枝,每个砧枝必须保留1—2个辅养侧枝,其余全部疏除。有条件情况下,可以在冬季在油茶树两边边外侧挖沟切断根系,回填好新土,变成半假植苗,第二年再挖断另外两边根系,使得油茶树变成假植苗。再培育一年后即可使得移植成活率大幅提高。
3、适当进行砧穗组合,提高欣赏价值。同一株砧木的接穗必须从花期相近,长势相似的母树上采集,以使嫁接后的树冠发展均衡。砧木基径较粗的宜选用生长较快花型较大的品种接穗,砧木基径较小的宜选用叶片较小花型较小的品种接穗。一株砧木树,可接多品种接穗,形成一枝一品,多色多彩的树冠。
以茶汤颜色作为分类标志的基本茶类是哪几类
以茶汤颜色作为分类标志的基本茶类是:绿茶、红茶、乌龙茶(青茶)、白茶、黄茶、黑茶。
1、绿茶
绿茶是未经发酵制成的茶,保留了鲜叶的天然物质。是将采摘来的鲜叶先经高温杀青,杀灭了各种氧化酶,保持了茶叶绿色,然后经揉捻、干燥而制成的。其制成品的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较多的保存了鲜茶叶的绿色格调。
2、红茶
红茶属全发酵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了以茶多酚酶促氧化为中心的化学反应,是以适宜的茶树新牙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一系列工艺过程精制而成的。香气物质比鲜叶明显增加,具有红茶、红汤、红叶和香甜味醇的特征,因其干茶冲泡后的茶汤和叶底色呈红色而得
3、乌龙茶
乌龙茶也称青茶、半发酵茶及全发酵茶,是经过采摘、萎凋、摇青、炒青、揉捻、烘焙等工序后制出的,其作用突出表现在分解脂肪、减肥健美等方面。乌龙茶为中国特有的茶类,主要产于福建的闽北、闽南及广东、台湾三个省。四川、湖南等省也有少量生产。
4、白茶
白茶属微发酵茶,采摘后只经过晒或文火干燥加工而成的,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满身披毫,毫香清鲜,汤色黄绿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品质特点。因其成品茶多为芽头,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
5、黄茶
黄茶属轻发酵茶类,加工工艺近似绿茶,只是在干燥过程的前或后,增加一道“闷黄”的工艺,促使其多酚叶绿素等物质部份氧化。黄茶的品质特点是“黄叶黄汤”,湖南岳阳为中国黄茶之乡。
6、黑茶
黑茶属后发酵茶,制茶工艺一般包括杀青、揉捻、渥堆和干燥四道。传统黑茶采用的黑毛茶原料成熟度较高,是压制紧压茶的主要原料。因成品茶的外观呈黑色而得名,主产区为广西、四川、云南、湖北、湖南、陕西、安徽等地。
茶叶分类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茶叶分类以制法与品质的系统性为“纲”。品质的不同,取决于制法不同,各种茶类制成毛茶,品质大致已稳定。在毛茶加工过程中,品质变化不大。再加工茶类,如各类花茶的品质虽稍有变异,但品质基本上未越出该茶类的系统性。再加工茶类应该是“目”,而不是“纲”。
再加工茶叶的分类,应以毛茶为依据,茶类品质的形成主要决定于鲜叶加工。再制绿花茶,内质虽然起了一些变化,但品质还是以绿茶品质为主,仍属绿茶茶;青花茶还是青茶品质为主。压造过的黑砖茶,还是靠近黑茶的品质;压造过的红砖茶(或名米砖茶)还是红茶的品质。哪一类毛茶再加工,就归哪一类。云南沱茶、饼茶和小圆饼茶是属晒青绿茶加工的,不经过堆积和“发花”过程,色香味变化不大,制法和品质靠近绿茶,应归入绿茶类。
再制后,内质变化很大,与 来的毛茶品质不同,则以变成靠近哪个茶类,改属哪个茶类,如支南的紧茶、大圆饼茶是晒青绿茶加工的,但是压造前必先堆积促进变色,在干燥过程中“发花”,色香味变化很大,与绿茶不同。从再制方法和品质都靠近黑茶,应归入黑茶类。
怀孕周期
备孕分娩婴儿早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