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孕妇堂!

孕妇堂首页|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知识 > 生活

辞职送外卖靠谱吗

时间:2023-04-17 11:30:13 浏览:57

有的人急于赚大钱,整天想着什么行业赚钱多,进来快,想在短时间内改变经济形势。不知道是跳来跳去,用筛子打水吗?

我们从四个方面比较这两个工作,方便权衡选择,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现在的工作,月工资6500包吃住,月休四天。

如果你在二三线城市,这个工资对农民工来说是不错的,可以节省很多生活费。

1.收入情况

(1)工资水平

根据《中国劳动统计年鉴 2019》的数据,2019年,全国全部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5750元。

月薪6500,中等收入水平以上。

(2)公司福利

每月吃饭的费用:早餐5元,中午15元,晚上15元(低于这个标准,不外卖),每月1050元。如果考虑饮料、水果、奶制品、同事朋友一起吃饭的费用,至少300元。算一个月吃饭的费用,1350元。

租房的费用:在二三线城市租房,两人合租一套两室小套房,2000-3000元,加上物业费、水电费等杂费,也需要300元。分下来,一个人的费用是1200-1700元。

总结:吃住月薪6500。考虑到吃饭租房省下的成本,相当于劳动力市场工资9000-10000元。

2.工作稳定

有吃有住的公司,通常是工作比较固定,容易集中管理的单位。比如工厂、饭店或者其他服务业。用人单位要求员工尽可能稳定,经过严格的技能培训,具有一定的熟练操作能力,稳定熟练的劳动力有利于公司生产效率的稳定和提高。

为此,用人单位会提供相对较高的工资,并提供吃住便利,尽可能留住员工,稳定团队。

用人单位的做法对员工来说也是好事,有合同保障,工作稳定,而且随着工龄的增加,员工通常会有工龄补贴。

3.人身安全

对于人员较多的生产或服务单位,工作环境是安全的。

从员工就业开始,用人单位就非常重视员工的安全培训和管理,并采取措施确保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职业健康。这是外卖送餐行业无法比拟的。

4.成长性

无论是从事生产运营还是做服务员,都可以获得一技之长。

严格的培训制度,规范的激励方式,各种技能竞赛,团队荣誉感,可以激发员工积极向上的欲望,激励员工努力学习,获得晋升。

公司这些积极的做法,会影响员工,促进员工不断成长。

杨丽娟,最初是海底捞的一名普通员工,从员工、领班、店长、区域经理一路走来,成为海底捞的首席运营官。海底捞在香港上市后,39岁的她拥有价值30亿港元的股票。

只要你努力工作,努力学习,你的能力就会不断提高,一线员工就会成为人生最大的赢家。

二、如果辞职,去跑外卖,那么未来的你会是什么样子呢?

先举个例子:有个外卖哥,在知名平台送餐,做了两年多生意。

他发了一个帖子:我每天跑80票,2.6元一张。从上午11: 00到下午12: 00,每天至少爬120级楼梯。累得要命,一个月才7000块。上次差评扣了60块,差不多30张票。跑了4-5个小时,34度的太阳,很累。

1.外卖收入

现在,为了抢占市场,各大外卖应用都在降低送货费,平均每单2.6元。按每天工作13小时计算,接80单,一天不休息,每月6240元,赶上特殊月份,最多7000元。

2.工作不稳定

目前这个职业已经成为热点之一,但毕竟门槛低,没有学历也没有技能要求,只要身体健康就行。多跑多得。不跑就没有收入。

但是人不是机器,不可能每天都让身体保持最佳状态。总会有疲劳的时候,或者遇到客户不公平的投诉,平台处罚,日子不开心的时候,很容易丧失工作热情。

人累了,受不了了,自然会辞职。其实外卖是个流动不稳定的职业。

3.安全因素

外卖作为一种特殊职业,每天骑着摩托车穿梭在拥挤的马路上,不管刮风下雨,热天冷天。

对速度、时间和赞美的追求已经成为骑手工作中的常态。

万一客户催货,即使骑行也要及时回复信息,一不小心就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抓伤,碰撞,摔倒,想着时间,“第一件事起床,不要超时”。

9月14日,新华社在广州报道,外卖兄弟成为交通事故高危人群。8月,深圳警方查处快递、快递交通违法行为1.2万起,占非机动车交通违法行为的10%以上。据上海医疗急救中心负责人介绍,他们每周都会遇到与骑手有关的名单。

外卖、快递骑手,安全行驶成为行业最大的问题。

4.成长性

外卖职业,除了体力、速度、时间,需要提高驾驶技术,熟悉路线,基本不需要提高职业技能。长期从事这个行业不利于个人成长,但容易陷入职业病。

总结

从工作收入、稳定性、安全性、个人成长性分析,现有工作“月薪6500包吃住”比外卖送餐工作要好。建议安心工作,认真学习技术,努力工作,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辞职送外卖靠谱吗

扩展阅读

跑外卖一个月能挣多少(美团外卖员真实工资)

其他地方不清楚。以我居住的陕西省安康市为例。美团弟弟月收入在6000-1万元不等,每单5-7元不等。

最近一个美国团的外卖小哥哥在网上赚了一天的收入。周六他从早跑到晚,一天送76份外卖。他累得连一口水都不敢喝。然而,他没有白努力。一天下来,小哥哥得到了1000多块,真是意想不到。

我在三四线城市做众包。

很多一起工作的小伙伴都在考虑转行。目前3公里以内的单价是4块钱,运气好的话一天工作12个小时能赚200左右。

这是晚上一块三补贴后的单价。做兼职没关系,运动也能零钱。全职的话,不努力是赚不到钱的。

这么说吧,外卖两年能让你老7.8岁。

简单来说,一个外卖人的内心独白:刚开始拿单的没问题,但是夏天订单多,单价高。现在做这一行的人太多了,拿不到一个单量。不管你有多少订单,你一天只能运行20多个订单。一单七块钱,一天就赚个一两百。当然,如果你真的很努力,每天能比别人多拿到几单,多几十块钱,一天300块钱,一个月赚一万也不是不可能,完成的奇数越多,得到的奖励就越多!

但在当今社会,外卖行业越来越差。暴露了很多不好的地方。比如我现在基本不会叫外卖,所以最后外卖的人会越来越少,也就是点的越来越少,所以想通过快速送外卖来发财!

美团日入3个亿,换来的是骑手的卑微,商家的抱怨,外卖越来越贵

美团发布2020年最新财报。公司年收入达到1148亿元,日均收入近3亿元,净利润47亿元,同比增长110.5%。美团的快速发展其实主要是因为这两个原因。一个是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很多人因为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和精力给自己做饭。另一个原因是懒惰经济和单一经济的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独居,一个人用柴米油盐做事情很难。

外卖食品

然而,随着外卖业务的快速发展,其背后的各种矛盾也在不断加剧。比如骑手在美团平台面前没有尊严,工作很卑微。因为美团扣分高,很多商家不愿意接受美团的存在。由于美团平团的扣分机制,外卖菜越来越贵,偶尔会有商家套路。

骑手为什么毫无尊严可言,工作的十分卑微?

首先,骑手没有正规保险,没有最低社保和医疗保险。懂送货的都知道,骑手有时候为了赶时间闯红灯,超速送食物,偶尔闯红灯。虽然这是不好的行为,但是没有办法。一方面,他们可以赚钱,以便交付更多的订单;另一方面,他们担心顾客会因为时间问题而不得不这样做。如果没有正规的医疗保险,一旦在送餐期间出了事,基本上就要自己承担了。

社会保障

其次,美团评团对全职骑手的考核和扣分非常严格。比如迟到发了多少钱,投诉了多少钱。很多骑手很可能因为复习不好被扣一两百块钱。他们会不劳而获,整天埋头苦干,因为一个不好的复习,让一天的果实都丢了,真的很无奈。

美团

最后,社会对美国骑手的理解没有足够的宽容。我们在新闻媒体上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新闻,就是商家和骑手之间,物业和骑手之间有冲突。有时候因为业务做的比较晚,很可能影响到骑手的利益,导致矛盾;有时候因为骑车人去送饭,电动车被临时停在物业内不允许停车的位置,导致电动车被锁死,导致严重冲突。

无助的

关于骑手,我希望大家能够给予充分的理解,去做外卖骑手的人,大部分都是迫于生活的压力,要不然谁愿意忍受着平台的考核,商家和顾客的白眼去风雨无阻的送餐赚钱生活呢?

商家为什么抱怨连连,外卖越来越贵且质量无法保证?

一是美团比例越来越高,一些微利商家怨声载道。目前中小企业比例维持在20%-25%,担保不低于4-5元,大型连锁机构比例在15%-20%之间。大部分餐饮行业的毛利率都在40%左右,分为不同的行业,有的更高,有的甚至更低,但大部分都在这附近。因此,美团集团不断提高提款比例后,商家的利润会越来越低。

比例增加

第二,有人会说既然美团增加了比例,为什么不退出美团平台?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这里的套路。平台可以控制流量,也可以控制商家的信誉。一旦被迫退出,平台很有可能遭受不良后果。现在是互联网时代。一旦平台采取任何降低商家信誉的方式,都会对商家的业务产生很大影响。在餐饮行业,口碑很重要,确实如此。

许多企业正在抵制这家美国集团

第三,对于消费者来说,外卖价格可能会越来越贵,菜品的数量和质量都无法保证。因为美团是商家和消费者的赢家通吃,它不仅向商家收费,也向消费者收费。从商家的角度来看,为了保持利润,在同行业中竞争,商家不得不篡改菜品的价格和质量,要么提高外卖的价格,要么降低外卖的重量或质量,以保持利润。所以经常点外卖的细心朋友会发现,外卖的价格越来越贵,有些小店的外卖质量不如以前了。

外卖越来越贵了

最后我想说,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美团外卖的出现确实让很多人通过努力工作赚到了一定的收入,尤其是对于那些没有学历和经验,愿意努力工作赚钱的人,也给一些点外卖的人带来了方便。但美团的统治地位,让它在外卖领域为所欲为,损害了很多骑手、商家和消费者的利益。我希望无论是平台还是法律,都能取得合理的平衡。

对于外卖行业存在的问题,大家怎么看呢?

垃圾分类对外卖行业产生这些影响,网友:不点外卖了?

7月份,全国许多地方开始了烘烤模式,当地最高温度超过40,表面温度超过60。伴随着气温的急剧上升,还有来自上海的“垃圾分类”热。你是什么垃圾?这来自灵魂拷问,不仅让上海人疯狂,也让外卖行业陷入“危机”。

在惩罚措施和环保教育的大环境下,方便外卖成了一件麻烦的事。所以外卖行业将告别“野蛮增长”,外卖平台焦虑,消费者不敢点外卖,其他声音出现在——。看来下一刻,美团饿了就要上绞架了。

金融(id:大雄范)接触了很多外卖公司,采访了上海、北京、杭州等地很多已经开始实施或尝试垃圾分拣的消费者,也走访了位于产业链上游的外卖包装供应商,试图了解垃圾分拣对出口行业的影响以及会带来哪些变化和机遇。

垃圾分类后,不点外卖了?

那些在网上说因为垃圾分类刚开始没点外卖没喝奶茶没吃零食就拒绝多做垃圾的“胖朋友”,显然是老实的。

“作为我们女生通常会点一些外卖,比如奶茶什么的。以前喝的时候经常直接扔垃圾桶,现在实行垃圾分类后,会先把珍珠、布丁、红豆等倒上。扔进湿垃圾桶,如果有时间的话。有条件的话,我会洗杯子,洗吸管,扔进可回收垃圾桶。”上海居民毛女士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垃圾分类后,方便外卖就成了麻烦。

针对这一现象,便当金融也在上海采访了滕先生:“就是把外卖里的厨余垃圾倒进湿垃圾里,把盒子里的垃圾扔掉。但对我来说,最麻烦的是湿垃圾要打碎扔进垃圾桶,因为垃圾袋是干垃圾。这让每天倒垃圾成了大事。”

从7月1日起,上海开始实施“史上最严格垃圾分类”新规定,扔错垃圾最高罚款200元。继上海之后,6月28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宣布,到2020年底,全国46个重点城市将率先尝试,基本完成垃圾分类系统。2025年前,地级及以上城市将基本完成垃圾分类系统。

显然,垃圾分类是国家工程。全国推广后,订购外卖后的上述困扰会对国外销售平台和外卖业务产生什么影响?

(网络奶茶垃圾分类图)

便当金融还采访了三位上海本地年轻人,他们都表示,自己身边点外卖的情况并没有因为垃圾分类而突然改变:“有些非刚性的估计是不会点的,比如宵夜。没有我这样吃午饭的地方,还得点。”

这次采访的结果与美团对便当金融的回应一致。根据美团上海相关业务部门的回应,从数据来看,垃圾分类对美团外卖业务影响不大。

饿,只是在餐具数据上,有变化。

根据上海市市场监督局此前制定的《上海市餐饮服务不得主动提供的一次性餐具目录》,自2019年7月1日起,餐饮服务提供者不得向消费者提供目录中的一次性餐具,包括一次性筷子、勺子、刀叉等。

饥饿订购平台数据显示,7月1日至4日,“无餐具”订单量比6月份同期增长149%。从本月上海美团外卖开始,餐具数量成为必须品,“不需要餐具”的订单量较之前大幅增加。同时美团外卖平台通过“无餐具(能源10)”鼓励用户优先选择“无餐具”。

也就是说,垃圾分类对饥饿主流外卖平台和美团的直接影响不在消费群体的订单量上。

风口中的外卖盒

影响,不在外卖平台。

安哲,90后,北京华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哲生物”)创始人。为餐饮行业提供可生物降解的外卖饭盒及相关解决方案是华哲生物的主要产品和服务。

对话过程中,不时有pbat、pla等专业词汇从他口中蹦出,侃侃谈到的原材料熔点、成型温度等话题,让人难以相信安哲是中国传媒大学毕业的“纯文科生”,以前的工作就是处理相机、灯光、剧本。

谈到垃圾分类对公司的影响,安哲告诉我们:“从今年开始,我们现在不是坏客户,不用找客户。很多连锁餐饮公司都会主动来找我们。”

在和我们的交流中,除了垃圾分类,安哲还反复提到另一个词,——塑料禁止令。

在商业模式中应用这个概念,垃圾分类是c到b,从下游居民的c端管理收集,分配到上游垃圾厂、回收端等b端。大众的感知力很强,所以很久没有在上海测试过,网络上的吐槽和段子从来没有停止过。垃圾分类的兄弟——的“塑料禁令令”是b到c,从上游原料供应商、塑料厂商、采购企业等b端控制,进而影响c端大众的使用。

从2019年开始,继2015年吉林省全面禁塑后,海南省加入了禁塑大队,并给出了实施“禁塑”的时间表:

2019年底前,建立健全本省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产品的地方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完善监管执法体系,形成替代产品供应能力;

2020年底前,全省全面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和塑料餐具;

2025年底前,《海南省禁止生产销售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名录(试行)》所列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将在全省范围内全面禁止。

垃圾分类和塑料禁令是资源和生态保护的两个重要环节。说起垃圾分类对对外销售的影响和影响,落户外卖平台和上游盒饭、原料供应板块的商家感知更明显。

“2017年,我还在做外卖运营服务的业务。在业务发展过程中,发现国外先后出台了塑料禁令,行业快速发展中销往国内外的塑料垃圾也呈几何级增长。”在发现这条狭窄但却是假想的道路后,安哲一头扎进了原材料行业。

2018年1月17日,艾媒体咨询权威发布《2017-2018年中国在线餐饮外卖市场研究报告》。据iimedia research数据,中国在线餐饮外卖市场增速继续放缓,但仍有进一步探索的空间。2017年外卖市场突破2000亿元,预计2018年达到2430亿元。

与此同时,根据《纽约时报》年5月28日的报告,科学家估计,2017年,中国的在线外卖业务产生了160万吨包装垃圾,是两年前的9倍。其中包括120万吨塑料盒、17.5万吨一次性筷子、16.4万吨塑料袋和4.4万吨塑料勺子。据估计,2018年这一数字将增加到200万吨左右。

一方面是快速增长的外卖和外卖盒饭垃圾,另一方面是世界上日益主流的“塑料禁令令”。

2018年1月11日,英国首相特里萨梅(theresa may)在伦敦发布了未来25年的国家环境保护战略,宣布英国计划到2042年消除所有可避免的塑料废物。该计划包括与英国人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塑料产品,如塑料袋、食品包装袋和一次性塑料管。

为了彻底解决废弃塑料的废弃问题,韩国环境部将从2018年8月2日起实施40天的相关法律修改立法公告。从今年年底开始,商场和超市将全面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实现从“不免费”到“全面禁止”的飞跃。未来11000多家超市,2000多家大型商场

“你想做外卖运营还是咨询,一家大公司一年的预算最终会是3500万。那个饭盒不是,频率高,客户价格高,这个领域的天花板比以前高多了。”说到这里,安哲还拿了几个不同材质和形状的饭盒让我们感受。“刚才一家日本连锁餐厅联系我们,需要做一套生物降解材料的模具,300万。”

洗牌前夜

就目前主流的垃圾处理技术而言,主要有焚烧、填埋和堆肥。微信官方账号中的固体垃圾观察,形象地描述了这三种垃圾处理方式的立场。

“焚烧只是第三个地方,老大是填埋,老二是堆肥。他们都出生在农耕时代,有几千年的历史。目前二胎堆肥在家,基本不负责;老板的填埋绰绰有余,行业地位不如从前;第三个孩子被烧死,正值壮年,在全国随处可见。”

垃圾分类和塑料禁令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废弃物分类对可降解材料行业来说是个好消息?针对这个问题,我们采访了杭州负责垃圾分类推广的于女士。

据了解,杭州用一天的垃圾产量,三四年就能填满一个西湖;从2007年到2019年不到12年的时间里,杭州已经掩埋了1700多万吨垃圾。最初预计使用24年的填埋量将在12年后填满。

(杭州市余杭区近年生活垃圾量)

从杭州余杭区近年来生活垃圾量的变化来看,当地政府处理垃圾的成本和压力可想而知。

(资料来源: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

在这些生活垃圾中,很大一部分是外卖饭盒、包装袋、餐具等等。这些废物在使用几个小时或几分钟后,需要450年才能降解。而这也是垃圾分类的原因之一。如果将外卖饭盒与剩余食物一起处理,可以在土壤中快速分解的食物的降解时间会延长数倍,这就等于无形中增加了资源成本。

从塑料禁令到垃圾分类,外卖行业是从环保角度有意无意选择的。“睡”了十几年,该睁开眼睛了。

盒装米金融(id:大雄粉丝)就“外卖饭盒的环保安全”和“厨余垃圾和塑料垃圾为什么要分开”等问题进行了访谈。

上海的滕先生说,垃圾分类后环保意识有所提高,但可降解材料成本较高,推广后羊毛最终会出羊。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环保公益的观念不能马上强制执行或推广,大家还是要看性价比。

来自上海的单女士补充说,她以前更关注外卖餐盒的安全、健康和环保,但她从来不知道如何避免风险。

“除非你是肯德基麦当劳这样的餐饮连锁,或者是一般的餐饮公司,否则谁会去上下游整合从材料到工业设计到饭盒的产业链?没有规模就没有成本优势,费时费力。”安哲告诉我们,在行业整合的前提下,可降解材料价格略有下降,但平均价格仍高于餐饮企业提供的塑料饭盒。

根据目前已经成型的外卖饭盒来看,淀粉基可降解饭盒平均在1.5元左右,相当于中高品质塑料饭盒的价格。

《商业周刊中文版》今年年初,报道了一个买不起且越来越贵的外卖。报告突出分析了一个现象:——外卖越来越贵,商家成本越来越高。

根据中国烹饪协会公布的全国餐饮收入,从2018年开始,第三方外卖平台的成本已经包含在内,成为餐饮成本的重要数据指标。据协会分析,由于人工、房租、社保、伤残保险、第三方外卖、送货服务平台等费用上涨,企业收取的费用没有发生明显变化,餐饮市场业绩增长乏力。

易观国际分析师杨旭也在采访中预测:“自2019年以来,外卖价格普遍上涨。增加的原因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平台佣金的增加,二是投递费的增加。”

这个预测并没有加上即将到来的“环保饭盒革命”。对于很多中小型外卖餐饮企业来说,使用成本高的可生物降解饭盒更是雪上加霜。把这样的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后,以性价比高、方便快捷为主的外卖行业将逐渐失去优势。

出去混总是要还的。迭代成一个更安全、更环保的“饭盒”,只不过是为了偿还外卖行业在过去十年广泛增长留下的债务。但是,如果不降低环保安全成本,主要依靠“个人环保意识”的乌托邦方式或者严厉惩罚手段的“垃圾分类”,企业和个人还能坚持多久?

猜你喜欢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