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9-21 00:00:00 浏览:51
大家都知道:犹太人,在今天的世界上,是富有和聪明的代名词。
网上有这样一段数据,犹太人用占世界0.3%的人口,掌握着世界30%以上的财富,全世界前四百万名的亿万富翁中,他们占了60%。诺贝尔奖得主中,有近1/4是犹太人,在哈佛、耶鲁等世界顶尖名牌大学里,有几乎1/3的学生是犹太人。
可以说,犹太人已经足以掌控世界政治经济走向,甚至改变世界格局。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犹太人是一个有着2000年历史的多灾多难的民族,他们的历史充斥着流浪、血泪和死亡,然而他们非但没有湮没于历史,反而从中走出了世纪伟人爱因斯坦,有金融大鳄索罗斯,华尔街巨子摩根,马克思主义缔造者马克思,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等世界人物,这个民族崛起于苦难,于当时繁盛辉煌,依靠的是什么?
犹太人获得成功的秘密,不是他们天生聪明,也不是他们资源丰富,而是因为他们有一套被世界公认的最好的教育方法。今天亲贝网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犹太人是如何教育下一代。 行走的智慧
在犹太人中间流传着这样一段对话。
母亲问他的孩子:假如房子被火烧了,你带着什么逃命?
孩子回答道:带上钱财。
母亲摇摇头说,钱财会被比你强大的人抢去。
孩子继续说,带上枪。
母亲还是摇头说,你可能会遇到很多有枪的人。
孩子很不服气,质问母亲,那你说带上什么?
母亲微笑着用手点着孩子地脑袋说,带上智慧,因为它是别人无法抢走的,通过它你可以获得无穷无尽的金钱。
如果这样的问答发生在国内,会是什么样的呢?亲贝网小编认为,大多数母亲会说,傻孩子,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什么也别带,首要是要保证自己的安全。
两种回答异曲同工,但又不完全相同,中国母亲更在意孩子当下的安全,而犹太人母亲则是想着孩子的未来。
犹太人都爱读书,堪称行走的智慧,他们是世界上阅读书籍人均最多的民族。他们有一个挺有趣的习惯,当孩子还幼小时,犹太人母亲会在《圣经》上面涂抹蜂蜜,然后叫孩子去舔,其用意不言自明,让孩子从小知道书本是甜的,就像知道糖是甜的一样,将这种观念深种潜意识里。
独立思辨,自主学习
在中国的学校里,甚至有些家庭里,我们经常见到各种守则条例规章制度,家长和老师也在不停地告诉孩子,这是对的那是错的,条条框框就像一栋没有门和窗户的房子,把孩子们的思维关在里面,他们目光所及只有四面墙壁和屋内的风景,而当他们长大,他们会把那些对错当成理所当然,把那道无形的房子当成全世界。
而犹太人不同,他们有一种教育方法叫哈柏露塔。
这是什么教育方法呢?简单来说就是两个人一组,通过提问、回答及反驳来学习,这种方法不注重结果的输赢,而在于如何倾听、思辨并表达出来。
与国内的学习方法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不会告诉你什么是对什么错,给孩子留有无限的空间,去独立思考去辩驳,鼓励他们奇思妙想,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在他们的意识里,没有什么界限和极限的概念,他们就像在攀爬一座无限高度的大山,他们总是试着去突破极限,去发现更高的更美的风景。
正确认识和使用金钱
犹太人富甲世界,与金钱教育是分不开的。
犹太人会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认识金钱,并告诉他们如何使用,告诉他们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即使是父母兄弟姐妹也不行,想要获得更多,就要付出更多的劳动,所以如果你在犹太家庭里,看到孩子们争先恐后的抢着干家务活的,不要奇怪,这是他们零花钱的主要来源。
国内的情况与此大相径庭,中国父母给孩子零花钱,给的天经地义,拿的也是天经地义,崽卖爷田,没人觉得不应该。最近几年国内出现大量的“啃老一族”、“巨婴一族”,和金钱教育的缺失不无关系。
亲贝网小编总结的是:
中国的教育是单线条教育,着眼于当下,有很强的目的性,出人头地,光宗耀祖,往低一点说,找个好工作,找个好对象......就像是家长对照着一张已经完成的图画,在孩子这张白纸上描摹。
而犹太人的教育是多维度的教育,他会给孩子一张画笔,一张白纸,他只教会孩子线条和颜色,然后让孩子肆意挥洒,最终是一个领域通透的成功者,让孩子主动并主宰自己的命运。
中国教育能教出最好的医生、最好的工程师,最好的学者......而犹太人的教育则能教出伟大的科学家和思想家,享誉世界的金融大鳄和互联网巨擘,我想这就是两者的最大区别吧。
文/元妈
【一】儿童教育游戏的种类-孕前准备
儿童教育游戏
儿童教育游戏,这里所说的“游戏”,也不是无目的、无形式、无要求的乱玩,而是利用一些有意义的游戏,通过这些游戏激发幼儿自身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良好的个人品质,发展幼儿的智力,促进语言的发展。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幼儿园对幼儿实施教育的主要形式。但大多数教师怕乱、怕麻烦、怕出事故,剥夺了孩子游戏的权力。即使游戏时,也是集体游戏多,自由活动少;智力游戏多,其他游戏少;训练眼目多,动手操作少;教师包办多,幼儿独立完成少。孩子们规规矩矩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些简单的集体游戏,抹杀了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禁锢了儿童的创造力,影响了儿童的身心健康。
“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他主张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在游戏中掌握各项技能和学习各种知识,教师只是起到了组织和引导作用,必要的时候让“孩子教孩子”。的确,由于幼儿好奇、好动、好模仿,其认识过程带有具体形象性和情绪性,而游戏正是符合了以上特点,被幼儿接受和喜爱,从而能有效地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
儿童教育游戏的种类
纵观现在城市孩子的状况,的确令人忧虑。他们几乎全是独生子女,相对封闭的单元楼房、冰冷的防盗门隔绝了以前开放式的居住环境;升学的压力让他们的闲暇时间少得可怜;电脑虚拟游戏代替了以前鲜活生动的游戏。当孩子们的娱乐形式苍白贫乏得只剩下电脑游戏的时候,我们下一代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将面临多么大的危机!所以我们要展开不同种类的儿童教育游戏。
1、活动性游戏
活动性游戏侧重于培养小儿各种基本的动作操作的技能,促进婴儿眼手协调能力的发展,是婴儿游戏活动的最基本表现形式。活动性游戏也有助于婴儿增强体质和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此类游戏主要通过基本动作和机体运动表现出来,如抬头、翻身、抓握、蹬、坐、爬、站、蹲、行走、跑、跳、踮、攀登、投掷、平衡手指运动等。随着婴儿年龄的增长,活动性游戏在户外的开展的比例逐渐增大,并且在家庭中,家长应逐渐多提供和其他小同伴在一起活动的机会。
2、发展语言的游戏
婴儿的语言游戏是发展儿童口语能力的有效形式。它主要训 练小儿正确的发音能力、理解语言的能力,使儿童随年龄的增长,逐渐能较清晰地用语 言表达自已的思想和情感。
3、感官游戏
感知觉是婴幼儿认识活动的开端。婴儿游戏中的感官刺激 及婴儿感官的运用及训练, 可促进儿童视觉、 听觉、 触觉、 味觉等感官能力的综合发展, 也为儿童较高层次的认知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4、智力游戏
婴儿的智力游戏重在儿童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练习。 在游戏中,给孩子设置较简单的与其 智力相适宜的问题情景,让儿童积极地动脑、动手,在探索和创造活动过程中,提高婴 儿的观察、注意、记忆、想象、思维等认知能力。
儿童教育游戏的意义
好的游戏可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积极主动性;以及与同伴的关系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游戏可以促进幼儿和谐全面的发展。
1、激发兴趣原则
兴趣是孩子们学习的唯一引导者。他们会拒绝他们自己兴趣之外的所有的教育,对不能引起兴趣和厌倦的事情就关起注意的大门,封锁记忆的仓库,停止思维和想象的启动,甚至还会哭闹不止。而相反,如果孩子对某些事情产生了敏感,感受到趣味,有了新鲜感和好奇心他会不分是难还是容易,不管重要还是不重要,也不管理解或不理解都能无意识或有意识地逐步记忆,渐渐领悟和掌握。我们要充分把握幼儿的兴趣的所在,紧紧抓住适当时机充分灌教育内容。而幼儿的兴趣所在就是“玩”,所谓的玩也就是要做游戏,所以首先要设计幼儿喜欢的游戏进行。
2、积极暗示原则
孩子没有主见,毫无判断能力,这个时期的发育和成长只是接受环境以及外界人们语言行为的影响而已。他们是环境的产物,环境塑造着他们的个性和思维方向。因此,老师们必须利用环境、行为和语言积极暗示孩子,使他们产生认同;比如在教孩子认字的时候,即使他出错了,也不要强硬的指出来,应坚持正面鼓励为基本教育方法,培养其他们的上进心和自信心。这样孩子才不会在以后的学习中产生厌恶的情绪。当然,在其中适当加入游戏效果会更好。在游戏中,幼儿不仅可以学习到知识,还可以通过扮演一些角色的态度、言行、相互的关系来体验他们的思想感情,并根据角色的行为来调节自己的行为,学习与人交往、相处,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品德教育。
3、化难为易原则
在成长的路途上会有许多学习的难关,越是困难的东西越要早学,提前让孩子接触,这是化繁、难为易得最佳方法。例如人人都会觉得学外语很难,学乐器难,学游泳难,学各种各样优秀的品质都很难,但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孩子不怕难,不知道难,他们心中只有有兴趣和无兴趣之别,只有喜欢和拒绝之分;而丝毫没有困难和容易、怕学和不怕学的概念。所以任何难学的事情,变着法逗孩子产生兴趣,他们像学说话、学走路那样容易接受。
4、生活课堂原则
丰富的生活和游戏活动是早期教育的最好课堂,是幼儿的主要的课堂,这是孩子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所决定的。对幼儿来说,生活中的学习内容已经太丰富了,处处都有信息,处处都有乐趣,处处都能感受。他们以五官感知世界为最大的满足,玩就是最有兴趣的学习,快乐的玩就是有效地学。
0-6岁的儿童教育游戏
儿童教育游戏对孩子的身体发育也大有裨益。少年儿童正处于身体发育的最重要时期。这阶段需要通过各种运动来锻炼肌体,强健骨骼,达到身体的平衡与协调。现在分为2个阶段介绍一些儿童教育游戏。
0~3岁的宝宝:右脑开发启蒙期
游戏一:踢踢腿,伸伸腰
玩法:放舒缓的古典音乐,爸爸妈妈帮助宝宝做身体的动觉训练:头颈运动(前、后、左、右),手臂操(前、后、左、右、伸及绕环),腿部运动(取坐位双脚做内收、外展、屈、伸、绕环)等练习。爸爸妈妈边为宝宝做操,边看着宝宝的眼睛,念口令:一二三四,二二三四……
提示:这个游戏适合0~1岁的宝宝。身体左侧部位的活动由右脑指挥,右侧部位的活动由左脑指挥。所以,爸爸妈妈经常帮助宝宝做运动,不仅能提高宝宝身体机能的灵活性和协调性,而且培养了宝宝空间的概念,促进右脑的发育。
游戏二:跳跳舞
玩法:在古典音乐的背景中,爸爸妈妈带领宝宝根据音乐节奏跳舞、拍手或做各种各样自己喜欢的动作。这个游戏适合任何年龄的宝宝,对于还不会走路的宝宝,妈妈可以抱着宝宝做跳舞的动作,或跟着节奏舞动他的手脚。当听到某一乐器发出的声音时,2岁以上的宝宝可以尝试模仿弹奏该乐器的动作。如:听小提琴曲时模仿拉琴的样子,听到钢琴曲时,左、右手模仿按琴键的姿势。也可以让宝宝跟着音乐的节奏自由发挥,翩翩起舞。
提示:古典音乐对宝宝右脑开发有很大作用,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下宝宝能做出许多优美和谐的动作,起到了促进右脑思维及活跃右脑功能的作用。
游戏三:像什么
玩法:让宝宝面对一面没有过多视觉刺激的墙。爸爸妈妈手里拿着图画卡片或积木等,从宝宝的左耳后方进入他的左眼视野。问宝宝:“你看这个像什么呀?”让他用自己丰富的想象来回答问题。注意:一定不要问“这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很容易得到单一答案,禁锢了孩子的想象。
提示:这个游戏适合1岁半至3岁的宝宝玩。想象力训练可以给右脑细胞更多的刺激。只要您的宝宝不厌烦,就可以经常和他玩充满想象力的游戏。如:在晴朗的天气里,爸爸妈妈可以和宝宝躺在草地上观察天上的云朵,启发他将不同形状的云朵看成动物、仙女、天使等。千万不要小看宝宝充满好奇的探究活动,或是傻气十足“胡思乱想”,因为这些正是创造能力的萌芽阶段。
游戏四:找朋友
玩法:摊开几张字母卡片,让宝宝将两张相同的字母卡配对。如果宝宝把外形相近的两个不同的字母混淆,爸爸妈妈可在纠正错误的同时,形象地指出它们的区别。如:在解释字母b时可将其描绘成宝宝的一只耳朵,而把字母p解释为爷爷的一根手杖。
提示:这个配对游戏适合1岁半左右的宝宝。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逐渐将配对游戏发展为“归类游戏”。如:请2岁左右的宝宝将不同姿势的同一种动物的图片配成一对;请2岁半的宝宝将图片或实物中的水果、饼干等分类。
游戏五:扔纸球
玩法:拿一个篮子,菜篮或洗衣篮都可以,然后拿一些报纸,把报纸裹成一团,做成一个一个纸球,妈妈、爸爸和宝宝轮流扔纸球,每人扔10个,看谁扔进篮子里的球最多。
提示:这个运动游戏适合2岁以上的宝宝玩,需要宝宝控制自己小手的动作,对空间距离做出判断,这些都有利于宝宝的右脑开发。
游戏六:神奇的纸盒
玩法:把家里使用过的纸巾盒留下,往里面放一些玩具、糖果、水果等,让宝宝摸一摸,请他在拿出来之前说出名称,或者给他指令,请他按指令拿出东西来。对大一点的宝宝,您可以给他否定的指令。如:“请你把不可以吃的东西拿出来”“请你把不是圆的东西拿出来”等等。为了增加趣味性,也可以使用一些奖励的方法。比如:拿对了糖果,就把糖果奖励给宝宝吃,拿错了,糖果就归妈妈吃等。
提示:这个训练感官的游戏适合2岁以上的宝宝。这是一则通过触觉和视觉来进行判断的游戏,可以促进右脑的发展。
游戏七:猜一猜我是谁?
玩法:爸爸或妈妈在被窝里发出不同的动物的叫声,比如狼叫声、狗叫声、狮子的叫声等,让宝宝猜猜藏在被窝里的是什么动物。
提示:这个游戏适合2岁以上的宝宝玩。这是一则用听觉进行判断的游戏,也可以刺激宝宝的右脑功能。
游戏八:石头、剪子、布
玩法:玩具若干,和宝宝玩“石头、剪子、布”游戏,全过程都用左手完成。谁赢得多,玩具就归谁。
提示:这个游戏适合2至3岁的宝宝玩。多用左手可开发右脑,这是因为左手的动作是由右脑控制的。因此可让宝宝多用左手来画画、抓玩具、搭积木、串木珠……
3~6岁的宝宝:右脑开发黄金期
游戏一:我和皮球做朋友
玩法一:妈妈双脚分开当球门,爸爸、宝宝轮流左脚来射门,比一比谁的命中率高。
玩法二:爸爸、妈妈和宝宝轮流左右手拍球。可以提出不同的指令,如:“把球拍得最高”或“把球拍得最低”。
玩法三:将球用绳子固定在比宝宝高出10~20厘米处,请宝宝双脚向上跳,用头顶球,顶到的计数,积累到一定的数字奖励一张贴纸。
玩法四:宝宝按照指令左右脚配合拨动地上的球,或往前或往左、右走,最后把球送回指定的“家”。
玩法五:地上摆好4~8个绒毛玩具,爸爸、妈妈和宝宝比赛,左手对准目标滚动小球,玩具倒下的最多为胜。
提示:这种球类游戏适合3岁以上的宝宝玩,在四肢运动与脑神经系统反复作用过程中,促进大脑皮层和神经细胞的发展。
游戏二:大家一起唱
玩法:把生活中的事件编成歌曲,和宝宝边唱边玩。比如,刷牙、洗脸、吃饭,我们可以把这些活动和我们熟悉的旋律如《生日歌》编在一起来唱:我们-快来-刷-牙,我们-快来-刷-牙,我们-快来-刷-----牙,天天-都要-刷------牙。
提示:这个游戏适合3岁以上的宝宝玩,能发展宝宝的节奏感和创造能力。
游戏三:会滚动的箱子
玩法:把家里买回来的电视或其他大件物品的纸皮包装箱留下,让宝宝钻进去缩紧身体,然后滚动纸皮箱子,宝宝会乐不可支。为了避免伤着宝宝,爸爸妈妈最好在每次滚动箱子之前大声问他:“准备好了吗?”确定他做好了准备才开始,滚动的幅度也可以根据宝宝的适应情况而调整。
提示:这个游戏适合3岁以上的宝宝玩,可以锻炼宝宝的身体平衡感,也能发展宝宝的右脑功能。
游戏四:少了什么,多了什么
玩法:给宝宝看一张图片,上面有动物、食物、用品等。让宝贝指出哪些是食物,哪些是用品。然后再换另一张,上面比第一张有增有减,让宝贝说说少了什么,多了什么。
提示:
左脑的记忆为“背记能力”,遗忘率很大,而右脑的记忆是以形象记忆为主,它包含有形状认识力和类型识别力。3岁以上的宝宝已经有了形象记忆和类型识别的基础,爸爸妈妈可以和宝宝进行记忆训练游戏。
游戏五: 猜一猜,找一找
玩法:爸爸妈妈准备几幅虚线图,让宝宝猜一猜是什么,然后再做连线练习,看看猜得对不对;也可以让宝贝找一找隐藏起来的图形,如:蝴蝶隐藏在蝴蝶花中,让他找找,画面上有几只小蝴蝶,几朵蝴蝶花;或把一张复杂的图片给宝贝看,里面有人物、动物和色彩的变化,先让他看整体,再把局部给他看,让他说说这是整体的哪一部分。
提示:这种借助图式思考的游戏适合4岁以上的宝宝玩。在大脑的认识功能中,先着眼局部后顾及整体是左脑功能,而先认识整体再类推局部是右脑功能。图式思考游戏可使左右脑功能更加协调地沟通。
游戏六:苹果树
玩法:从年历上找出有一棵树的图画,让宝宝剪一些苹果贴在树上,注意:剪和贴都由宝宝自己来做,不要要求宝宝剪得像或贴得漂亮,只要他愿意自己动手进行创作,父母就要表现出很欣赏的样子。
提示:这个游戏适合4岁以上的宝宝玩,能发展宝宝的动手能力和左右手的协调能力。
游戏七:美丽的手镯
玩法:把用过的信封留下,横剪成一个一个环,然后和宝宝一起在环上画自己喜欢的图案和颜色,把它套在手腕上当手镯。妈妈先做一个以引起宝宝的兴趣,然后放手让他自己来做,以鼓励为主,不要计较宝宝做得是否漂亮。
提示:这个游戏适合4岁以上的宝宝玩,是多种感官配合的活动,既有手的动作,又有颜色的感觉、图案的设计等等,对发展宝宝的右脑很有帮助。
游戏八:左右不一样
玩法一:屈指:左手屈拇指,右手同时屈小指,或者左手屈食指,右手同时屈无名指,动作可由慢到快。
玩法二:指“五官”,拉着宝宝的一只手,掌心向上,让他的另一只手的食指放在鼻尖、嘴、眼睛、耳朵上,鼓励宝宝随家长拍打手心及喊出的口令而变动位置。
玩法三:摩脚敲膝,左手心向下摸左大腿,右手握拳,放在右大腿上,喊口令“开始”时,左手前后搓左腿,右拳上下敲右腿。一搓一敲,等双手习惯时再下口令“换”,左右手可交替进行。
提示:这种不对称动作的游戏适合5岁以上的宝宝玩。宝宝在按指令做不对称动作的时候,左右大脑会不断地受刺激,使脑细胞扩大功能范围,以增强脑的发育。
温馨小贴士:
游戏刺激 游戏是自由、轻松、愉快的活动,宝宝特别喜欢。只有在游戏中宝宝才能主动地、自觉地接受教育,所以爸爸妈妈在现实生活中尽可能采用各类游戏的形式对宝宝进行开发右脑的训练。
综合刺激 视觉、听觉和语言的“综合刺激”特别有助于开发宝宝的右脑。爸爸妈妈可以在1小时内接连不断地给宝宝看恐龙、鲜花等图案,其间穿插儿歌、外语、故事等语言刺激。因为宝宝难以对长时间的相同刺激保持兴趣,所以“综合刺激”可以分成若干小单元,如每次3分钟,然后休息1分钟。
新鲜刺激 在平时的生活中,尽量不要让宝宝老走同一条路、老看同一本书、老跟同一个小伙伴玩。送宝宝上幼儿园时不妨故意改变路线,为宝宝选择的书本不妨种类多些,努力创造条件让宝宝有机会结交各种性格和爱好的小朋友,因为新鲜的经历对激活右脑功能好处多多。
绘画刺激 绘画是开发右脑的最好方式之一,绘画的能力是一种综合训练,它包括了许多项内容:如视觉感受、动手能力、听觉描述、语言理解等。绘画也是提高宝贝观察能力的好方法。在绘画过程中,右脑对曲线的感受更明显,可以和宝贝多做这方面的游戏。曲线拓描和联想,是比较有趣和容易实行的绘画方式。
【二】隔代教育的优缺点-孕前准备
隔代教育的坏处
据学术界的调查证明,隔辈人带孩子,成功率不足30%。辛苦了一辈子养育儿女的父母们,在全权包揽孙子辈的抚养任务后还要接受这样的责怪,无怪隔代教育总是引起家庭矛盾的原因。隔代教育的坏处有哪些呢?这种任性的爱对孩子有哪些影响呢?看看下面的几点你家孩子有中招吗?
1、溺爱孩子容易培养出“温室花朵”。孩子都是自己的心头肉,对于祖辈来说孙子辈更是自己的掌上明珠,含在口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摔了。这种小心翼翼,无微不至的关爱很容易培养出“温室花朵”!这样的教育方式容易让孩子逐渐失去生活自理能力,适应能力弱,比较娇气。祖辈常常会无条件地满足孙子辈的要求,这样更会影响孩子形成霸道任性的性格。
2、陈旧思想观念隔代传播。祖辈生活的年代和宝宝生活的年代相隔久远,虽然祖辈的生活经验丰富,但他们的很多观念已经和现代社会发展脱节。在进行隔代教育的时候,祖辈难免会将自己旧有的思想观念带到宝宝教育上面,一些老年人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都可能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给宝宝。一些祖辈甚至还有迷信的观念,这种观念对孩子的价值观更有不利的引导。
3、以经验代替科学。老年人的生活经验丰富,这种既有的观念可能并不正确,但在隔代教育的过程中,祖辈自然而然地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带到教育中去。因为祖辈的知识面较窄,教育观念不能与时俱进,“经验”和“科学”碰撞的情况下,隔代教育的弊端就显现出来了。
4、孩子和父母容易产生感情隔阂。宝宝长期和祖辈生活,更容易和祖辈产生感情,对父母的感情联系弱。在以后的生活中,一旦离开爷爷奶奶和父母生活可能产生感情隔阂问题。
5、封闭环境阻隔孩子身心发展。对于许多老年人来说,孙子都是磕不得、碰不得的,一切可能对宝宝造成伤害的事物都要隔离开来。其实这种教育观念是不正确的 ,宝宝正处在探索世界,开发创造力的年纪,老一辈予应该给予孩子合适的刺激。这种隔代教育培养出的孩子往往缺失创造力,接受知识慢,反应不灵敏。
隔代教育的好处
让不少爸妈羡慕的是不是祖孙情?看看自己的孩子和祖辈那么愉快地玩耍,妈妈们是不是内心也有点小嫉妒呢?祖孙情这种特殊的感情枢纽是任何保姆和教育机构无法代替的,祖辈给予宝宝的安全感和爱心是许多父母的一剂强心丸。尽管隔代教育有不少坏处,但它的好处也是不可忽略的,以下几条好处,妈妈们看完可要记得感谢父母哦!
1、老年人时间充裕。很多老年人都进入了安度晚年的时间,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相比忙于生活和事业的父母们来说,祖辈们更能够细心地教育宝宝。他们更愿意花时间投入到育儿上,愿意耐心倾听宝宝的诉说,照顾宝宝更加细致。
2、为父母解决了后顾之忧。现代家庭的爸爸妈妈正处在事业的积累阶段,这个时候有祖辈帮忙带孩子对于他们来说实在是减轻了不少后顾之忧,他们大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工作上,为孩子创造更好的环境。
3、育儿方面有丰富的经验。祖辈通过教育子女这一代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育儿经验,再一次养育孙辈时,这些经验可以帮助年轻没有经验的父母育儿,可以避免年轻父母走进许多误区。
4、传统优良品质的遗传。祖辈那个年代的人都保有勤劳、朴实、节俭、诚信、孝顺的优良品质,这些品德大多是现代社会所缺失的。宝宝教育过程中,祖辈的这些好的品质会潜移默化中带给宝宝影响。
5、利于建立隔代之间的亲情。隔代情是给祖辈晚年最好的安慰,可以填补老年人子女不在身边的思念之情,有利于祖孙两代人的心理健康。
隔代教育产生的原因
隔代教育应该可以说是中国的一个特色教育,特别是近年来留守儿童的增多,社会高龄化趋势的形成,隔代教育更加普遍了。据调查显示,在我国城镇有近五成的孩子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大,孩子的年龄越小,与祖辈家长在一起生活的比例就越高。这种现象的背后,究竟有什么原因呢?
1、长辈的权威。不少父母对于祖辈都有敬畏心理,如果祖辈提出想带宝宝,父母大多也不愿意不给长辈面子,怕造成家庭矛盾。
2、祖孙情是稳固的感情基础。对于自己孩子的孩子,老年人一般都有浓得化不开的祖孙情节,这种坚实的感情是隔代教育的心理基础。
3、长辈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老年人往往退休在家,相比父母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父母自然而然就把孩子寄托给老一辈养育。
4、老年人都有一颗童心,易于和孩子相处。老年人往往具有童心,他们可以和孩子一起玩乐沟通,形成融洽的关系。
隔代教育该如何解决
在教育孩子这个问题上,老年人总是趋于感性,尽量满足孩子的一切需求,而父母又是趋于理性,更加注重孩子的发展和成长。这实在是让广大妈妈纠结又揪心的事情,天平的两端到底偏向那边?如果不正确处理很有可能引起家庭矛盾,一不小心爆发战争这更是不利于宝宝成长。别担心,妈网百科为妈妈们出谋划策,以下几条“兵法”,妈妈们可以牢记在心哦。
1、多沟通多交流统一教育观念。面对宝宝的教育问题,两代人的交流沟通是十分重要的。遇到教育分歧时,首先要让自己冷静下下来。多站在祖辈的立场上想问题,把握好时机,注意说话的语气。沟通之初,年轻父母要尽量先表达对老人的感谢和关爱,再慢慢切入正题。尽量多摆专家医生的事实,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在教育标准方面,两代人的观念要互补融合,取长补短,找寻一个平衡点更利于孩子教育。
2、引导父母多学习新知识,接受新思想。让父母在原有丰富经验上结合科学育儿方法。
3、年轻父母要多陪孩子。把孩子交给祖辈养并不代表父母可以甩手不管,年轻父母要记住自己才是孩子教育的重心,完全放任不管孩子的教育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妈妈爸爸们在忙于奋斗事业的同时也要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多陪陪孩子。
4、祖辈要适度关心宝宝。不少隔代教育的不良影响来自祖辈对孩子的过渡溺爱,爱本身没有错,只是需要适度而为。家长可以多善意提醒老人们不要宠坏孩子,让祖辈的爱来的适量一些,也多增加一些家长和孩子的相处时间。
隔代教育能取代亲子教育吗
隔代教育能取代亲子教育吗?no!爷爷奶奶固然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照顾宝宝细致入微,但这绝不是父母忽略亲子教育的借口!
不少曾经有过“留守儿童”经历的妈妈就表示,由于缺失了父母童年的陪伴,直到长大后自己还对父母有埋怨。亲子教育的缺失不但会使孩子对父母的情感疏离,而且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有着更为严重的影响。缺失了亲子教育,宝宝身上隔代教育的弊端逐渐显示,这些孩子可能十分任性,缺乏创新性和独立性。原本应该在孩子敏感期给予孩子正确指引的父母一旦忽略亲子教育,对宝宝的一生都有着严重影响。好的家庭教育不能少了任何家庭成员的参与,特别是父母的陪伴。在进行隔代教育的时候,父母们千万别让隔代教育“隔”断了亲子情,同时爷爷奶奶也切勿大包大揽,也给年轻父母多些亲子时光。
隔代教育影响孩子的性格吗
有妈妈说,把宝宝交给爷爷奶奶照顾后,自己再带孩子的时候,宝宝就变得娇气粘人。这些“留守儿童”虽然在生活上被照料得无微不至,但在成长经历中却缺失了最为需要的父母的关爱,同时他们也因为缺少父母指引而导致个性发展受到影响。隔代教育对孩子性格的影响是关乎孩子一辈子的事,了解下面隔代教育对孩子个性的影响,千万别给孩子以后埋怨妈妈的机会!
1、霸道宝宝任性病。有了爷爷奶奶的保护伞,宝宝们总是提出“放肆”的要求。这样任性的爱让宝宝形成娇气、霸道、自私的性格,在宝宝以后的成长中有着极为不利的影响。比如,和同龄宝宝不容易相处;一旦自己愿望不能达成,宝宝会大哭大闹,父母难以管教。
2、宝宝爱依赖人不独立。爷爷奶奶带孩子时最容易出现这样的场景:孩子要吃饭,爷爷奶奶嚼好了喂;孩子会走路,爷爷奶奶还要抱着;孩子的玩具撒了一地,爷爷奶奶收拾好了。宝宝正处在认知事物,学习尝试的时期,这种爱只会剥夺了宝宝学习的机会。事事包办的教育方式培养出的宝宝依赖心强,缺乏独立性,遇到事情只会等别人解决。
3、宝宝缺少创新性、冒险性、好奇心。宝宝玩得一身泥巴,宝宝拆掉玩具,宝宝要抓蝴蝶,这些行为在爷爷奶奶眼里统统“out”!在爷爷奶奶的世界里,这一切都是不合乎传统教育观念的。在这样的教育观念下培养出来的孩子还怎么开发创造力和个性呢?
4、宝宝老人病,爱静不爱动。和老年人呆久了孩子都慢慢被同化了,爷爷奶奶那一辈的习惯也逐渐转移到孩子身上。有的孩子张口闭口就是成人腔,有的视野狭窄,不乐于接触新事物。这些“老人病”让孩子失去了天真活泼、好奇好动的个性,严重的还会让孩子心胸狭窄,心理老年化。
【三】家长怎样给青春期孩子进行性教育教导-孕前准备
青春期是每个孩子都会经历的一个阶段,而且孩子在这一时期,生理上会发生一些变化,心理上也在急剧发展变化。这是一个人从幼稚走向成熟,从依赖走向独立,从家庭走向社会并逐步适应社会的重要阶段。所以家长在孩子青春期需要给孩子一个正确的指导。那么,家长怎样给青春期孩子进行性教育教导,父母如何给孩子正确性教育呢?
首先,父母可利用身边或社会上发生的事件与孩子一起进行讨论,向孩子阐述自己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和为避免一些问题的发生,应该采取的预防方法,以及事件发生之后,应该采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次,孩子在青春期的身体各个器官都会发生变化,家长们要尽可能地教给孩子身体各部位的正确名称,如阴茎、外阴等。这将有利于你与孩子更精确和方便地交流性方面的问题。身体上各部位的正确名称也有助于向孩子解说什么是性侵犯,孩子也可以清楚地向家长们叙说是否有性侵犯发生。
然后,父母应注意孩子从大人身上得到的非语言信息,如夫妻之间的相互尊重、忠诚、共同承担家务、尊老爱幼、助人为乐、文明礼貌、对工作认真负责、诚实守信等等都会通过父母的行为传递给孩子。
相关文章
怀孕周期
备孕分娩婴儿早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