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25 00:00:00 浏览:97
作为准妈妈的你是几个月的时候感受到胎动的呢?那么关于胎动的常识你都清楚吗?今天小编要来跟大家说说胎动!
2个月的胎宝宝已经出现自主胎动,但孕妈妈能感觉到胎动的一般要在16周以后。
胎动的量化指标
1、孕妈妈并不能感觉到所有的胎动。
2、白天周围环境比较嘈杂,孕妈妈感觉胎动的次数要比实际的胎动次数少。
3、躺着时,腹壁和子宫肌肉相对松弛,孕妈妈能感觉到更多的胎动。
4、孕妈妈紧张或生气时,体内儿茶酚胺分泌增多,胎宝宝受到过多儿茶酚胺的刺激,胎动次数会有所增多。
5、胎宝宝睡着时,胎动次数减少;胎宝宝醒着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的影响,才能客观地评价胎动正常与否。
胎动出现的时间
正常妊娠的孕妈妈,从妊娠18~20周开始,感觉到明显的胎动。
初感胎动的情形
孕妈妈最初感觉的胎动是间断、微弱的,似小鱼穿梭,又像肠管蠕动,或许感觉像一股气体在腹中流过,可能有什么东西在腹中轻轻蹦跳……慢慢地,孕妈妈就能清楚地感觉到胎动了。
不同状况的胎动
胎宝宝生长的不同时期、胎宝宝不同生理状况、昼夜不同时间,胎动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早期胎动频率快,时间短;随着胎龄增加,胎动频率相对减慢,每次胎动时间延长;孕20周,胎动可达200次/天;孕29周,胎动可达700次/天;孕38周,胎动又减少到200多次/天。
胎动的周期性
上午8:00~12:00,胎动比较均匀。
下午14:00~15:00,胎动减少都最少。
晚上20:00~23:00,胎动又增至最多。
孕妈妈状况对胎动的影响
孕妈妈休息时,对胎动比较敏感;孕妈妈工作或活动时,对胎动就不那么敏感了。所以,孕妈妈对胎动的判断有很大的主观性,当孕妈妈注意力集中时,会感觉到更多的胎动。
一般情况下正常的胎动
1、胎动的次数:每天平均30~40次(这里所说的每天是指白天12小时)。
2、胎动的周期性:孕中期不是很明显,孕末期,由于胎宝宝睡眠周期比较明显,胎动的周期性也比较明显。
上午胎动比较均匀,下午胎动最少,晚上胎动最多。
3、胎动的规律:每个孕妈妈计数胎动的方法、对胎动的感觉存在着差异性。
孕妈妈的生活规律不同,胎宝宝的运动幅度和频率、生理周期等都不尽相同,所以,每位孕妈妈都应该找出自己胎宝宝的胎动规律。
4、记录胎动的时间:从孕28周开始记录胎动,每周记录一次。
从孕32周开始,每周记录胎动两次;从孕37周开始,每天计数胎动一次。
5、胎动的计数方法:每天早、中、晚在固定的时间计数胎动。
如每次都是在早八点、午十三点、晚19点时,都是在三餐前,都是采取左侧卧位,躺下休息5分钟后开始计数胎动,都是计数1小时的胎动。
判断胎动异常
1、把一天早、中、晚3个1小时的胎动数相加,再乘4,计算出的结果是12小时的平均胎动数。12小时内平均胎动数10次为最低界限,低于此数者值属于胎动异常。
2、倘若1小时内胎动数小于3次,则应该继续连续计数,计数第二个1小时的胎动数。如果连续6个小时,每个小时的胎动数都小于3次,则是为胎动异常。
3、如果第二次胎动数与前一次胎动数减少了50%,则视为胎动异常。
4、胎动突然急剧,要视为胎动异常。
5、胎动比平时明显增多,而后又明显减少,则视为胎动减少。
6、胎动幅度突然显著增大,而后又变得微弱,则视为胎动异常。
【一】预防手足口病知识-孕前准备
怎样预防手足口病
每次一到了夏天或者是秋天,正是疾病滋生最佳的时节,小孩子的抵抗力又非常低。往往一个不注意就得了手足口病。那么问题来了,家长可要及时做好措施,怎样预防手足口病呢?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6、托幼机构及小学等集体单位的预防控制措施:本病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
手足口病一般是发生在手部、足部、口腔黏膜,虽然这个病情轻而短暂,而且以儿童多见。但是在平常的时候大家需要及时去观察症状,才能及早的治疗。那么手足口病初期症状有哪些呢?
手足口病发病初期,孩子会先有发热、咳嗽流涕和流口水等像上呼吸道感染一样的症状。有的孩子可能有恶心、呕吐等症状,以后手、足的指及趾背部出现椭圆形或梭形的水泡,疱的周围有红晕水疱的液体清亮,水疱的长轴与皮纹是一致的。
然后水疱的中心凹陷变黄、干燥、脱掉(脱屑),另外指、趾端有散在的比较坚硬的淡红色丘疹或者疱疹。
同时在口腔里,如嘴唇、舌口腔粘膜、齿龈上也有散在的水疱,但口腔里的水疱很快破溃而形成灰白色的小点或灰白色的一层膜其周围有红晕,在灰白色的膜下可以见到点状或片状的糜烂面。
手足口病的病因
虽然很多人都听过手足口病,但是对于它想必很多人都不了解,知道手足口病的病因有助于大家能够更好的了解它。然后对她进行及时的防御和治疗。那么手足口病的病因有哪些呢?
1、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主要为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的柯萨奇病毒a组的2、4、5、7、9、10、16型等,b组的1、2、3、4、5型等;肠道病毒71型;埃可病毒等。其中以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16型较为常见。
肠道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对乙醚、去氯胆酸盐等不敏感,75%酒精和5%来苏亦不能将它灭活,但对紫外线和干燥敏感。
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甲醛、碘酒都能灭活病毒。病毒在50℃可以被迅速灭活,但1mol浓度二价阳离子环境可以提高病毒对热灭活的抵抗力,病毒在4℃可以存活1年,在-20℃可以长期保存,在外环境中病毒可以长期存活。
手足口病怎么办
手足口病是很多孩子都会得的疾病,小孩子得了病家长一定是非常着急的。那么这个时候要请家长静下心来,我们仔细来看一看手足口病怎么办呢?
手足口病并没有特效*,宝宝在发高烧的时候,医生大多会给予退烧*,以及口内炎用的涂抹*。爸妈在宝宝生病期间,可以给他吃柔软的食物,减少口腔的痛楚,另外要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多补充水分。
中医讲究辨证治疗手足口病,对急性期出现低热或无发热,流涕咳嗽,咽红疼痛,或纳差恶心,可用“银翘散”方剂。
高热持续,口腔、手足、臀部、四肢疱疹分布稠密,可用“清瘟败毒饮”方剂。
对出现高热不退,频咳气急等并发症,可用“己椒苈黄丸合参附汤”方剂。
在疾病康复期,对于口干咽痛的孩子可在沙参麦冬汤方剂里,加生地黄、芦根养阴生津,清热润咽。
如果孩子口腔出现疱疹,则可采用西瓜霜、冰硼散、锡类散,任选1种,涂搽口腔患处。
手足疱疹严重者,可用如意金黄散、青黛散,任选1种,麻油调,敷于疱疹患处。
手足口病吃什么好
一般人生病的食欲都会非常差,小孩子也是这样,如果小孩子得病了,又不吃饭那一定急坏家长了。那么手足口病吃什么好呢?
第一阶段:病初。嘴疼、畏食。饮食要点:以牛奶、豆浆、米汤、蛋花汤等流质食物为主,少食多餐,维持基本的营养需要。为了进食时减少嘴疼,食物要不烫、不凉,味道要不咸、不酸。这里介绍一个小窍门—用吸管吸食,减少食物与口腔粘膜的接触。
第二阶段:烧退。嘴疼减轻。饮食以泥糊状食物为主。举例:牛奶香蕉糊。牛奶提供优质蛋白质;香蕉易制成糊状,富含碳水化合物、胡萝卜素和果胶,能提供热能、维生素,且润肠通便。
第三阶段:恢复期。饮食要多餐。量不需太多,营养要高。如鸡蛋羹中加入少量菜末、碎豆腐、碎蘑菇等。大约十天左右恢复正常饮食。也有说法“全素,不动荤腥’。完全吃素,把牛奶、鸡蛋等营养品排除在外,营养质量不够,缺少优质蛋白质,而抗体是一种蛋白质,故全素不妥。
【二】幼儿秋季保健知识家长要做好这五点-孕前准备
对年幼的宝宝们来说,更多的精心护理是需要的,到了秋季后,也有秋季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到底幼儿秋季保育知识有哪些呢,幼儿秋季该怎么护理呢,下面跟随小编一起来详细了解了解吧。
幼儿秋季应谨防腹泻
宝宝秋季容易腹泻,疾病质以属“寒”者为多,这是因为宝贝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容易着凉,如果碰巧吃不卫生食物,尤其是沾有“轮状病毒”食物后,往往就会腹泻。
典型小儿秋季“寒”腹泻特点是:起病较急常伴有咳嗽、发热等风寒感冒症状,或有呕吐泻如水样便,臭气不明显时,应该给宝贝消化道以休息,可以禁食8-12小时,禁食期间喂适量淡盐水,随后再慢慢恢复饮食。
要知道,普通应用抗生素就能控制腹泻时却往往无效,因为抗生素只能杀灭病菌,而不能消灭病毒。所以秋季要特别注意食品清洁,尤其是瓜果要确实洗净再给宝贝吃次不要吃得太多。
可以采用疏风散寒、化湿和中中*内服,并配合推拿脐部贴敷等中医*疗法,往往能较快缓解症状减少体液流失,从而缩短病程,恢复小儿胃肠道正常功能,为防止剧烈腹泻后脱水、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腹泻特别严重时应该以补液、补充电解质等西医对症治疗为主。
幼儿秋季应多喝水
入秋以后,空气湿度降低,人们明显感觉到鼻腔和皮肤的干燥,中医把这种气候特点称为“燥”。秋燥是六种主要气候致病因素之一。秋季的空气湿度虽然并没有冬季低,但因为气温相对偏高,人体的代谢相对旺盛,出汗多一些,所以更容易出现肌体缺水引起的一系列症状。
宝宝身体容易所燥邪侵袭而伤肺,出现口干咽燥、咳嗽少痰、流鼻血等各种秋燥症状。此时应该适当地增加喂水量和喂水次数,或将梨、柑橘、荸荠、藕、葡萄等水果榨汁,代替水经常喂给宝贝喝,通常宝贝愿意喝,并且有滋阴润燥的效果。
幼儿秋季应慎进补
宝贝在秋季食欲旺盛,此时食物来源最丰富,是调节宝贝营养状况的关键时期。要注意膳食平衡和各种营养素的摄入,应该保证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纤维素、钙、磷等的摄入,比如多吃一些谷类、蛋类、瓜果类食物和补充一些蔬菜水果。
同时可以选择具有中*效果的食物,如益肾润燥的芝麻、核桃,健脾养胃的栗子、桂圆肉,滋阴润肺的百合、银耳等,这些食料很适合用来煮粥。在保证合理的饮食情况下,一般没有必要给宝贝另外吃补*和额外的营养品。过多的服用这些往往会使宝贝胃口呆滞,造成消化不良,发生腹泻、腹胀等症状,反而妨碍了生长发育。
幼儿秋季应谨防蛔虫
夏末秋初季节,宝贝最容易染上蛔虫,此时是驱虫的最佳时机。吃打虫*肠虫清或者中*使君子等都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打虫*,因为错误的打虫方法可能使蛔虫在宝贝腹内乱窜,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是否染上蛔虫可根据一些异常现象大致得到判断:
①常喊肚子痛,尤以脐周部位为多,揉按后可缓解。
②夜间睡眠易惊醒、磨牙和流口水。
③在面部、颈部皮肤上常有淡白色近似圆形或椭圆形斑片,上有细小灰白色鳞屑,即俗称的“虫斑”。
④无明显原因,皮肤常反复出现“风疙瘩”。
⑤有偏食表现,并好吃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如泥土、纸张、布头等。
⑥吃得多且好饥饿,爱吃零食,吃得多也总胖不起来。
幼儿秋季应注意增减衣物
老话说的“春捂秋冻”,即使对小宝贝的健康成长也是有一定意义的。虽然宝贝没有大人耐寒,但始终处于运动状态,身体在随时产生着热量。可以给宝贝穿得稍微少一些,不仅便于活动,还可以增强体质,使宝贝少患感冒。添衣应该掌握一种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其逐步适应天气的变化。
秋天小孩子吃什么好
1、秋天小孩子吃什么好之水果
梨是秋天最常见的水果,有清热生津、润燥化痰的作用。如果能与粳米同煮,有清热、生津养胃的作用。在干燥的秋天,多吃些梨,有助于消化,调治烦热、口干,预防咳嗽。但是梨属于凉性水果,得了风寒感冒、风寒咳嗽、腹泻,或是体质本身是寒性的宝宝要尽量少吃。
柚子不但营养价值高,而且还具有健胃、清肠、利便、补血等功效。可能有的孩子不太爱吃柚子,是因为它的苦味。其实正是略带微苦的水果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回味无穷。
芒果的口感一般很受宝宝喜欢。它也具有益胃、解渴、利尿的功效。秋天用这两种水果调节宝宝的饮食,可以防止积食。不过如果是过敏体质的宝宝,还是少吃芒果。
2、秋天小孩子吃什么好之蔬菜
南瓜:南瓜中含有或萝卜素能够再身体吸收后转化为维生素,所有在秋季给宝宝喝南瓜粥有助于提高宝宝的身体免疫力,是适合秋季宝宝吃的食物。
藕:鲜藕中含有很多容易吸收的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藕能使宝宝清热生津、润肺止咳,还能补五脏。藕可以生吃,也可以与其它食品搭配。
萝卜:萝卜能够调理脾胃,对秋季常见的消化不良、风热型感冒、扁桃体炎、咳喘多痰、咽喉痛等疾病也有辅助治疗作用。
木耳:木耳能够滋阴、润肺、生津、降血脂。木耳中铁、钙、磷含量丰富,富含维生素c,所特有脂肪质和植物胶质滋养效果极佳,木耳还有排毒的作用。
3、秋天小孩子吃什么好之肉类
鸭肉:鸭性寒凉,具有滋阴养胃,利水消肿的作用,适宜于滋阴养津以防秋燥,鸭肉适合身体虚弱、患病初愈、时常上火的孩子,可以说鸭是金秋荤食中的第一滋补佳品。
排骨:肉、骨头和汤一起吃,既可补充优质蛋白质,同时也是补充钙、磷等矿物质的方法。
虾仁:虾仁是优质蛋白质食物,虾仁还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容易消化吸收,是儿童最佳补充蛋白质食品。
鱼:鱼肉含水分高、肌纤维短,容易消化吸收。鱼肉和豆腐都是高蛋白食品,有助于增强儿童的抵抗力,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
秋天小孩子饮食禁忌
一忌:吃太多水生食物
水生植物大多是在秋季成熟,但是同时也是带有最多囊蚴的时节,所以秋季多吃水生植物的话容易受到感染。导致出现肠黏膜发炎、出血、水肿、溃疡、腹泻、食欲不振,儿童脸部浮肿、发育迟滞、智力减退等现象,严重者甚至因衰竭或虚脱导致死亡。秋季少吃这类的水生植物为佳。
二忌:吃太多蟹
秋风起,蟹肥美。秋季正是蟹的季节,但是吃蟹的时候要注意清洗干净蟹体,因为蟹内有大量的细菌和污泥,其中的寄生虫很多。另外也不宜多吃,伤害身体。吃蟹的时候最好搭配醋和姜丝,以免因为蟹太寒凉,导致身体不适。
三忌:饮食不分时节
饮食养生的一个重点是要注意食物时节,不宜食用的时候吃了不会达到养生的目的。例如食物本身处于危险期,或我们的身体处于和某种食物特质相冲突的阶段,这些时候就需要特别的注意。如生姜也不宜在秋季饮食,因为属于辛辣的食物,容易出现秋燥问题,导致耗气伤神。瓜类食物也属于阴寒食物,多吃会伤脾胃,秋季也不宜多吃。
秋天小孩子食疗方
1、炖排骨
做法:新鲜的排骨洗净切成小块,加冷水、姜、葱、大料、少量的醋,用高压锅煮30—40分钟。取炖好的排骨加在宝宝的粥或面条中烹调食用,或直接吃肉,或加菜食用。肉、骨头和汤一起吃。
功效:既可补充优质蛋白质,同时也可补充钙、磷等矿物质。一些妈妈误认为排骨的营养经过长时间的炖煮已完全融入到汤中,其实是不正确的认识。
【三】儿童乘车安全知识-孕前准备
儿童乘车安全知识
私家车越来越多,有关儿童乘车引发各种安全事故也经常发生。沈阳一名男孩不慎被电动车窗卡住伤势过重不幸身亡,这起事故再度为家长敲起警钟。警方表示,除了“电动车窗”、“儿童安全座椅”等常见问题,儿童乘车安全存在的其他诸多细节,也都需要车主格外留意,以防各种“隐形杀手”威胁孩子的生命安全。
“孩子在好奇心驱使下发动汽车或触动汽车开关而闯下事故的案例不在少数。比如,行驶时,孩子无意中打开车门被甩出;在驻车状态下,孩子松开手刹,致使车辆溜车造成事故;孩子误操作点烟器而被点烟器烫伤……”交警部门表示,这些都是被家长忽视的“隐形杀手”。
一岁以上孩子乘车外出活动的机会增多,为预防和减少此类事故的发生,建议家长:要提防好奇好动的孩子玩按键,如果电动车窗有锁定装置,建议锁定。对略大的孩子,不妨经常提醒他们,不要将手和头伸出窗外,养成良好的乘车习惯。
儿童乘车安全存在误区
很多家长带儿童出行时经常按自己认为安全的方式让孩子乘车,其实有些家长的观点并不正确,儿童乘车安全误区会给孩子的生命造成一定的威胁。
误区一:成人安全带系法适用于孩子。
一般来讲,儿童系安全带的最佳方法是从手臂下面跨过肩膀斜对角贴胸而过,腿部安全带,该跨过大腿根部。这样避免因为儿童的扭动造成安全带的脱落。另外,因为儿童的身高所限,如果要保证安全地系好车内安全带需要把儿童所坐的位置垫高。
一般来讲,儿童安全座椅都有一定的垫高功能。年龄大一些的儿童无,坐儿童座椅时,可以选择儿童安全坐垫。这样,儿童被垫高后,可以使用正常的安全带,这个简单的措施能将危险系数大大降低。以成人的方式对儿童使用安全带,就是一个儿童乘车安全误区,带来的可能不是保护,而是危险。
误区二:抱着孩子乘车最安全。父亲开车,母亲抱着孩子坐在副驾驶的位置或坐在后排,这在街头是经常可以见到的一幕。父母可能认为孩子只有在自己的臂膀保护下才是最安全。事实并非如此,在行车过程中,这样的儿童乘车安全误区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误区三:让孩子在后排尽情玩耍。不要以为把孩子放在后排就万无一失。即使有家人看护,也一定要让后排的孩子坐在儿童安全座椅上。突发情况时,后排乘客的感觉往往更明显。如果孩子没有坐在儿童安全座椅上,很容易从后排座椅上滑落、撞向前座靠背。
误区四:暂时把孩子独自留在车中。带着孩子开车外出购物,到了商场门口把车停好后却发现孩子已经在安全座椅上呼呼大睡了。你不忍心因为给他拆解安全带打扰他香甜的睡眠,于是决定锁好车门、车窗,把孩子独自留在车中。如果你有这种想法,建议你立即打消。这种儿童乘车安全误区其实很危险,为了保证孩子在车中的安全,父母一般都会把车窗紧闭、车门紧锁,孩子长时间处在空气不流通的狭小空间,加上车内的空气质量比较差,很容易对他们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如果孩子独自在车里淘气地乱碰车中的按钮,也会对其本身和车辆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很多家长由于存在儿童乘车安全误区而酿成惨祸,所以我们更因该多加注意,保护孩子的出行安全。
儿童乘车安全小提示
孩子做在一定空间的车里面通常都会很不自在,加上本身孩子就很活泼好动,所以在这里妈网百科要给各位家长们说下儿童乘车的安全小提示。
1、绝对不可把宝宝独自留在车内乏人照顾。
2、考虑宝宝于冷热天气之舒适情况。夏天时,在把宝宝放到安全椅上之前,务必先检查安全椅的表面温度。你宝宝一旦尝到滚烫的“热情”滋味,你想再叫他坐回去,那就有如登天之难了,天气炎热时,关上车门之前,先铺一块浴巾在安全椅上,下次要坐的时候再拿开。如果天气非常寒冷。可用一条被巾围住宝宝(通常一件厚夹克即可保护小孩以免接触冰冷的安全椅)
3、把车座前仪器上与车座后的平架台上清理妥善,若突然煞车,不至于有“百物齐飞”之现象。
4、汽车没有使用之时,务必锁好。
5、保持冷暖气之性能良好。
6、不要借着让宝宝玩方向盘而鼓励他“开车”。
7、当小孩在车内,你必须离开一下时,绝对不可让引擎继续转动。
8、当车停在车库内而引擎又在转动时,绝对不可把小孩留在车内。如此容易造成致命性的一氧化碳中毒。
9、尽量不要在交通高峰时刻或假日拥挤的时候,独自载着你的宝宝到处兜风,仅就交通状况之压力而言,你已是剑拔弩张了,怎堪吵闹的宝宝再予以分心。
10、当你精疲力竭,身患重症或情绪恶劣时,不要载着宝宝开车,因为你极有可能出错。
11、为了保护车子的座椅不被安全椅凿出痕迹或撕裂,可在安全椅下铺上一块厚浴巾。
总结一下:乘坐公共汽车,最好坐在座椅上,抱住宝宝。防止宝宝伸手到车外,在私家车里要设置专门的宝宝座,系好安全带,防止紧急刹车时,出现危险。
儿童乘车安全十大隐患需注意
在这里我们会讲下儿童乘车安全的十大隐患,希望大家引以为戒哟!
让孩子自己上下车
现象:家长开车到学校时,小朋友急急忙忙地开了车门就往校门冲。
点评:小朋友力气小,车门开启时如果推不到定位,会造成车门微微回弹。对稚嫩的孩子来说,这有可能夹伤小朋友的手指。此外,车子开门的另一侧的路况和交通情况,驾驶座上的父母可能不是那么清楚。建议年轻的父母最好亲自下车给孩子开车门、关车门。
孩子坐在副驾驶位置
现象:父母将孩子抱到副驾驶位置。这样家长就可以边开车边照看孩子。
点评:让小孩坐在副驾驶位置是不明智的选择。有的车具有双气囊,一旦发生危险气囊崩开,挡在人与车体之间,使人免受伤害。但由于孩子上身较矮,气囊崩开的位置往往是在孩子的头顶,非但保护不了孩子,反而会造成伤害。
12岁以下儿童必须坐在后排。
把孩子独自留在车内
现象:有的父母在开车过程中临时离开,就把孩子留在车里。
点评:美国一名妇女开车去拜访朋友时喝酒过多,早上回家途中将车停在一个加油站,改搭出租车。但她只带走了3岁的大儿子,把年仅8个月的小儿子忘在车中。到下午2点警察发现车中的孩子时,车中温度已达56℃,孩子因闷热而窒息,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让孩子在车里做游戏
现象:家长为了不让孩子纠缠自己,也为了全神贯注地开车,便让孩子在打开的后行李厢里独自玩耍。
点评:车子在行驶时,孩子肯定会随之东倒西歪,如果撞到车内硬物的话,那么肯定会受伤。此外从设计上来说,后方行李厢在车子发生撞击时,可以留作吸收后方来车的撞击力。所以,把孩子放在那里游戏实在是不太安全。
装了儿童座椅就放心
现象:一些家长为自己的孩子选购了汽车儿童座椅后,却没有留意安装的位置是否得当。
点评:汽车儿童座椅更应该安装在汽车后座。现在美国各州普遍建议儿童最安全的位置是汽车的后排。其中,婴儿专用的汽车安全座椅必须放在后座上且婴儿面向后。而且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建议家长至少购买两个不同种类的汽车安全座椅。
让孩子把头探出天窗
现象:家长把天窗或者车窗打开,让孩子探出头去看窗外的风景。
点评:有报道说,一位车主停车后让小孩把头伸出天窗玩耍。结果,引擎熄火后天窗自动关闭,夹伤了小孩的头部。这样的事故虽然是少数,但也提醒保持警惕。专家建议驾车的家长开启天窗或者车窗时,一定要照顾好自己的孩子。孩子有时淘气,不知深浅,需要您时时叮嘱,时时保护。
家长抱着孩子乘车
现象:乘车时,许多父母习惯于把幼小的孩子抱在怀中。
点评:因为孩子坐得比较低,头部刚好在家长的胸部时,如果发生猛烈碰撞,家长的胸部会自然向下压,猛烈压下孩子的头颈,对孩子造成极大的损伤。此外,当汽车在每小时40公里速度行驶时突然紧急刹车,在惯性的作用下,5.5公斤重的婴儿会变成110公斤。因此家长根本无力保护怀中的孩子。
小孩绑成人安全带
现象:不少家长喜欢给年幼的孩子绑上成人专用的安全带。
点评:一般来说汽车座椅和安全带是专为成人设计的,不适合儿童体型。孩子使用成人的安全带,如果绑的太紧,在车祸时会有机会造成致命的腰部挤伤或脖子脸颊的压伤。如果绑的太松,发生车辆碰撞,儿童又可能会从安全带和座椅之间的空当飞出去。
专家建议家长使用儿童安全座椅。
开车时与孩子说笑
现象:很多人把行车途中作为与孩子交流沟通的最好时机。父母边开车,边与孩子聊天、讲故事,甚至说笑。还有的人把一大堆零食拿出来让孩子吃。
点评:由于将注意力分散在孩子身上,严重影响行车安全。开车时一定要注意力集中,出车前要嘱咐孩子安静;如果孩子有事情求助您,最好是找到合适位置按规定停车,然后再处理孩子的事。
车内堆砌装饰品
现象:家长在自己的爱车内堆砌了许多装饰品。
点评:对于车内装饰,绝对不能有尖锐的和硬的东西,这样才能保证在发生事故时儿童不会因为撞击到它们而受伤害。此外,有些情况对成人也许构不成伤害,但可能伤害到婴幼儿。如放置在车前面的香水、装饰用小宠物,如黏附不牢,一旦被猛烈追尾就会向内弹射,高度往往正好是孩子头部的位置。
不同年龄儿童该如何乘车
孩子在不同的年龄要注意的乘车安全也是不同,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下不同年龄儿童应该如何乘车。
新生儿应使用婴儿座椅。
不要让婴儿坐立太长时间,应让其经常休息或将其抱起。
应将婴儿期或学步期的孩子安置在后向式婴儿座椅中或较大的面朝后的儿童固定装置上,直到孩子3-4岁、儿童车座无法容纳为止。
稍大的孩子坐不进后向式的固定座椅但身高却未及140厘米,年龄也未达10岁,则应使用增高坐垫。安全腰带应紧贴骨盆,尽可能贴近大腿而不是腹部软组织。安全肩带应贴胸部而过,且须拉紧。切勿让肩带从手臂或后背之下穿过。
相关文章
怀孕周期
备孕分娩婴儿早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