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孕妇堂!

孕妇堂首页|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经验 > 经验知识

为什么冬至不吃狗肉

时间:2024-03-23 17:00:01 浏览:14

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现在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狗肉(dogmeat),又叫香肉、地羊、白狗,有至尊肾宝美誉,口感细嫩,肉质密,饱满。在粤语地区也叫三六香肉。狗肉,在中国某些地区,又叫香肉或地羊。狗在所有的家养动物中历史最早,是从狼驯化而来的,狼驯化为狗,是人类历史上的创举。

为什么冬至不吃狗肉

延伸阅读

冬至吃羊肉的好处

营养价值:羊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其含量较猪肉牛肉高。具有温补脾胃、温补肝肾、补血温经、保护胃黏膜等好处。羊肉具有独特的膻味,是因为脂肪中含有石碳酸的成分,去掉脂肪之后,羊肉便不会再有膻味。

红枣党参羊肉汤做法:材料:羊肉500克、党参10克、红枣10克、枸杞10克、生姜1块、料酒大匙、胡椒粉少许、精盐1小匙、白糖小匙、味精0.5小匙。

1、羊肉洗净剁成块,党参切段洗净,红枣、枸杞泡透,生姜洗净切片。

2、锅内加水,待水开时放入羊肉块,用中火煮去血水,捞起冲净待用。

3、在汤碗内放入羊肉块、生姜片、党参段、红枣、枸杞、精盐、味精、白糖、胡椒粉、料酒,注入清水,放入蒸锅蒸2小时拿出即可。

冬至吃饺子的来历

1、传说,东汉末年,时任长沙太守的医圣张仲景,有一年冬天回南阳故里探亲,走到白河岸边,看见很多穷苦的老百姓衣不蔽体,冻得手脚生了冻疮,有的甚至耳朵也冻烂了。看到乡亲们这种情形,张仲景心里特别难过,身怀高超医术的张仲景感叹在这个时局动荡、民不聊生的时期老百姓的日子太难过了。于是希望用自己的医术为乡亲们做点什么。

2、他叫他的执事在南阳东关的一块空地上搭个棚子,盘上大锅,在冬至的那天开了张,给穷人舍*治冻伤。舍的*叫祛寒娇耳汤。做法是用辣椒和一些祛寒*材放在锅里煮熬,等煮好后,把羊肉*物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的娇耳下锅。然后分给来讨*的人们,每人给一大碗汤,两只娇耳。人们吃下娇耳,喝了祛寒汤,只觉浑身发暖,两耳生热。

3、之后,每年冬至这一天,人们就会用驱寒*材+羊肉辣椒等食物用面皮包成饺子吃,一方面为了纪念张仲景的医术和功德,另一方面确实能起到驱寒保暖的作用,传说在这一天吃了饺子,耳朵就不会冻掉了。

南方冬至吃啥,南方冬至吃什么

吃汤圆

冬至吃汤圆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汤圆也称汤团,冬至吃汤团又叫“冬至团”。南北各地还有不少汤圆的名品,如宁波汤圆馅多皮薄,糯而不粘;长沙姐妹汤圆洁白晶莹,香甜可口;如今不仅冬至吃,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汤圆。

吃豆腐

广西地区冬至吃豆腐包,把豆腐炸成一个空心的,把肉放进去,蒸熟。在常州,一直流传着冬至前夜吃胡葱炖豆腐的习俗。并有“吃了热一冬、不吃冻一冬”的谚语。

每逢冬至,南京家家户户吃小葱烧豆腐。有一种“逗富”、“长旺”的寓意。与南京类似,泰州、扬州、南通等地的冬至日习俗大抵如此。

吃糍粑

按照江浙一带的传统,冬至会舂糍粑,参与的人非常多,很隆重。在云南,冬至也有吃糍粑的习俗。而每逢祭祖或重大节日,或红白喜事,都要做糍粑,因此,在老家把糍粑叫“大糍”,如今常见的汤圆就有些不屑的被称做“小糍”。

吃赤豆糯米饭

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吃年糕

杭州人在冬至都喜吃年糕。在每逢冬至做三餐不同风味的年糕,早上吃的是芝麻粉拌白糖的年糕,中午是油墩儿菜、冬笋、肉丝炒年糕,晚餐是雪里蕻、肉丝、笋丝汤年糕。冬至吃年糕,年年长高,图个吉利。

猜你喜欢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