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孕妇堂!

孕妇堂首页|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经验 > 经验知识

耿良辰乱斗旗袍女是谁

时间:2024-05-08 16:06:01 浏览:60

在电影《师父》中,与耿良辰比武的旗袍女是李博,成名于《中国好舞蹈》,爆红之后,李博全面开展自己的舞蹈事业,虽然是带病上场,但是医生说让李博放弃跳舞,李博说是不可能的事情。

耿良辰乱斗旗袍女是谁

延伸阅读

20岁女生可以穿旗袍吗

旗袍是今年大热的时尚元素,能完美地展现女子的身材曲线,还能彰显复古典雅的韵味,旗袍装不仅被很多的明星演绎,走在时尚的街头,也能随处可见穿着旗袍的女子,对于20岁的女生来说,一不小心容易穿成大妈级的造型,尤其是太过艳丽的旗袍,特别俗气,初秋建议穿这件,清纯又文艺的初恋感!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旗袍只有到了一定的年龄,才能穿出其韵味,但事实上在过去,旗袍作为一件常服,并没有年龄的限制,不同身份、不同阶层、不同的年龄的女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旗袍装,这一袭白色的小碎花旗袍,清新甜美,如果是妈妈辈的人来穿,反而显得过于装嫩,年轻的少女穿正好。

当下的旗袍在传统的基础上,做了很多时尚的改良,更符合年轻少女的审美,也打破了旗袍对年龄的限制,这身烟粉色的旗袍装,简约又带着温润素雅的味道,不张扬的美,静静的诠释着文艺又恬淡的淑女风情,流畅的线条,无需过多的缀饰,也能轻易的悸动人心。

文艺范的少女,更偏向于复古韵味浓一点的旗袍,蓝色的竖条纹,色调上就给人深度的感染,有一种浸润了时光的味道,竖条纹带着岁月的痕迹,不仅修饰了身材,更带出文艺知性的淑女风情,白色的嵌边勾勒,优雅温婉,悠然漫步于青石板路上,有一种惊艳了时光的美。

少女的旗袍装,不过多的展现凹凸有致的身材,那是成熟女人的风韵,更应该展示温婉纤细的线条,这一袭白色竖条纹的旗袍装,很有民国学生的味道,米色的色织格子,温柔静雅,一派清新淑女的初恋感,利落的七分袖,初秋时也非常适用,搭配一双玛丽珍鞋,更有调调。

秋天是深情的季节,相对于夏日的缤纷活力,中长款的旗袍装会显得更加端庄淑雅,不张扬,这一袭中国风古画印花的旗袍装,勾勒出了一幅世外桃源的景象,幽微的意境,温润而沉湎,纤细的腰线,恰到好处的裙长,旖旎而清丽,很有初秋的味道。

纯色的旗袍装清新素净,没有其他色调抢夺视觉焦点,更能表达年轻少女的清纯与空灵气质,娴静的茶橘色,如同秋叶般静美,窄窄的小立领与柔曼的斜襟一起,烘托出一派古雅与温婉,偏襟处点缀一簇花枝,优雅别致,秋天微凉的时候,还可以搭配一件针织外套,美成民国初恋的模样。

还未告别夏日余温的地方,少女们的旗袍装可以穿得亮眼一点,但不要太过浮华,这袭短款的旗袍装,独特的土耳其蓝,朱砂的果实和黛色的枝蔓铺满全身,清新雅致,一泻而下的线条,不挑身材,同时又跳跃着少女的活力与知性味道,搭配一双浅口鞋温婉别致,初见惊梦,再见依然!

女长袖旗袍穿搭技巧

1、旗袍穿着对于女性的体型很有要求,一定不能太瘦,否则撑不起来旗袍就会显得很肥大。

2、很多女性现在都喜欢短发,但是对于旗袍来说也是不可取的,旗袍是古代服装设计,在那个时代长发是主流。

3、很多女性在穿旗袍的时候喜欢化很浓的妆,但是真正能体现旗袍韵味的还是需要淡妆。

4、旗袍是一个很能衬托身材的服装,但是在选择旗袍的时候千万不能选择那种无袖的旗袍,这样显得很轻浮。

5、选择旗袍要根据自身的年纪以及风格去选择,如果将很成熟的风格放在青涩的女性身上显得很不伦不类。

6、在我们穿搭旗袍的时候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旗袍这个服装可以将行为举止更大化。

旗袍的演变和旧上海妇女时装

从上海风行起来的旗袍1843年上海开为商埠之后,因华洋杂居,得西方风气之先,清朝的正统观念,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逐渐松动,于是,服饰也开始发生潜在的变革。早期,服装式样变异甚少,民间服装仍然是长袍马褂,上袄下裙。

之后,商业贸易日渐昌盛,洋货大量倾入,羽纱,呢绒,洋绸,花布等充斥市场,使传统的服装穿着有所变化,外国衣料因价廉渐为人所用,西方的缝纫方式也开始流行起来,而费工费时、工艺考究的滚镶,嵌绣等传统手工艺渐渐地衰微了。

以后由于出洋赴西欧和日本的人多了起来,他们不断地把西洋服装款式带进十里洋场,上海服装行业因都市地繁荣而繁荣,成为当时全国以至东南亚的一个服装窗口。尤其是女性的服装,由于缝纫精致、款式合乎时代潮流,使上海成为全国妇女时装的中心。

当时的上海尚无专业服装研究设计中心,服装式样的变化经过千家万手,在时代风尚的影响下不断变化。从20世纪扣年代至40年代末,中国旗袍风行了20多年,款式几经变化,如领头的高低、袖子的短长、开叉的高矮等,不仅使旗袍彻底摆脱了老式样,而且改变了中国妇女长期束胸裹臂的旧习,让女性体态和曲线的美显示出来,正迎合了当时的风尚,为女性解放立了一功。

起先,上海妇女将旧式的长裙加以改造,成为长马甲(亦称旗袍马甲),上身仍是短袄。1926年,长马甲与短袄合二为一,便成为东方时装的典型--旗袍。可以说,旗袍是上海最早的妇女时装。

不过,同是一袭旗袍,花样却是年年在变化。初行之时,旗袍长及脚踝。1927年,有些时髦女子想提高旗袍的高度,有怕遭到守旧派的非议,便一面将旗袍做到小腿肚以上,一面又在旗袍下摆钉上三、四寸长的蝴蝶裥。

1928年,旗袍进入新阶段,长度缩短到膝下两寸许,整个小腿都裸露在外,极便行走。其后,旗袍流行的长度几乎年年有变化,时长时短。与之相应,旗袍流行的长度几乎年年有变化,从阔大的中袖变到短袖,又从短袖变成马甲袖。

三十年代初,经交际花薛锦圆女士提倡,上海妇女又时兴在旗袍四周滚上一圈花边。1933年,电影明星顾兰君首先在旗袍左襟开叉,连袖口也开了半尺长的大叉,一时摩登女性竟相仿效。嗣后,叉越开越高,一直开到大腿根。因为开叉的关系,旗袍里面又盛行衬马甲。同时,旗袍的腰身也越做越窄,完全贴身,将全身的曲线充分显露于外。

物极必反。1935年后,经交际花陈玉梅、陈绮霞两姐妹的提倡,旗袍又流行低叉,袍身也越来越长,甚至长及地面,连鞋子都看不到了。不过这种式样走路太不方便,不久旗袍又时兴将长度与边叉适当提高。

旗袍流行的式样不断变化,其实是有规律可循的。当时就有人说:长了改短,短了加长,老是这一套花样。十年前你认为不合时的旧衣服,可能在现代的潮流里加以改造,成为一件最摩登的衣服。

妇女冷天穿的外衣,最早是盛行绸面的斗蓬。1927年后,模仿西洋妇女装束,改穿大衣。于是大衣日益流行,老式的斗篷则被淘汰了。三、四十年代,还曾流行过绒线外衣。这是近年来上海流行的内衣外衣化的发端。

至于妇女流行穿西装裤,则是抗战胜利以后的事情。

猜你喜欢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