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1 20:48:01 浏览:67
藏历新年,藏历新年是西藏最隆重的节日。藏历新年-是送旧迎新的日子。除夕夜晚,人们举行驱鬼仪式,全家食用象征圆满的新年面块。元旦清晨,人们互敬青稞酒,互献“切玛”,互祝在新的一年吉祥如意,“扎西德勒”。藏历新年的庆祝活动从初-直要持续到初十左右。主要的活动如朝佛、传昭法会等都集中在大昭寺。但是藏历新年的时候也是西藏旅游的淡季,按照传统,初一到初五的时候飞机会停航,商店也多不会开门。
萨嘎达瓦节(藏历4月15日),相传佛主释迦牟尼降生、成道、圆寂都是在4月15日,因此藏历4月15
阳江风俗民情
◇风筝节 阳江风筝己有1300多年的历史,最初用于古代传递军情,后流行于民间的一种活动,延续至今。1990年,在第七届国际风筝会上,阳江市代表队取材于民间传说《白蛇传》扎制而成的“灵芝”风筝被评为“世界十绝”风筝之一。在国内,阳江凤筝与山东潍坊风筝形成“南江北坊”两大流派,被誉为中国南派风筝杰出代表。
1991年,广东省体委授予阳江“凤筝之乡”的光荣称号。现阳江己建成14万平方米、可容纳30万名观众的“南国凤筝竞赛场”(由原广东省省长叶选平题)。每年农历九月九口重阳节,这里都举行盛大的放飞表演(比赛)。
◇龙舟节 每年农历初一至初五,阳江都举行龙舟竞赛,内地在江河(漠阳江、鸳鸯湖)划龙船,沿海地区在海上扒艇仔,不近江河的地区则舞旱龙庆祝。
阳江龙舟一般长30多米,坐挠手50人,船上另有锣鼓手各一人,以壮船威。龙舟扒完后,被埋在河(湖)边,至第二年四月才又挖出来,初一至初四为小扒(分赛),初五为大扒(决赛)。获奖者可得金猪一只和龙包(肉包子)无数。
特别的是,阳江每年龙舟节举行的都是逆水赛龙舟。
◇山歌节 自1987年起,阳江每年举行山歌节。它的渊源可追溯到明末清初的一种民间节目“跳禾楼”。“跳禾楼”是一种古老的民间山歌演唱形式,流行于阳江农村各地,意在祈求农家丰收。类似“跳禾楼”这种斗歌形式的还有后来妇人祈子的“跳花枝”,新婚闹洞房时的“打堂梅”以及海边沧家的咸水歌“对叹”等等。以上所列的尽管在演唱方式方面有所不同,但其核心活动都是驳歌仔(斗歌),山歌擂台除有组织地进行外,许多都是群众自发的,具有浓郁的地方文化色彩。
◇高留圩 阳春的“高留圩”历史悠久。“高留圩”每年一度,农历五月初一这天,各式各样的木器、竹器、藤编织品云集高留河滩,人们从四面八方蜂拥而至,抢购各种编织品、工艺品,据说这些经过高留水浸使过的工艺品,永不蚀食。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高留圩”吸引了无数游人。
◇瑶族风情 阳春县有瑶族同胞约一万人,居住在云雾山区之中,语言、服饰、节日、生活习俗与汉族不同。瑶胞在属于自己的节日里载歌载舞,别有一番风情。
崇礼淳朴厚重的风俗民情
崇礼县地处河北省西北部,背倚内蒙古高原,南临张家口市,距北京247公里,总面积2334平方公里,总人口12.6万。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这里您可以看到:崇礼物华天宝,资源丰富,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电力充足,信息畅通,特别是旅游滑雪名扬天下,具有广阔的经济开发前景。今日崇礼经济建设加速发展,人民生活普遍提高。目前,已在黄金冶炼、矿山开采、错季蔬菜、旅游滑雪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就。
崇礼县渴求快发展、大发展、跨越式发展,资源优势亟待开发。县委、县政府制定了“工业立县、旅游兴县、科技强县、特色农业富县”四大战略,在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注重软环境建设,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竭诚欢迎社会各界、海内外友人前来旅游滑雪,投资经商,与我们携手开发崇礼、建设崇礼。
崇礼是多民族聚居地,历史悠久,文化积淀厚重,民俗民情独特。境内燕、秦、明长城遗址122公里,烽火台153个,响铃寺、棋盘梁、太子城,辽代古墓群等一大批遗迹、遗址,有着神秘、美丽、动人的传说。
崇礼社火以“打溜子”、“秧歌”、“跑驴”、“狮舞”、“龙舞”、“高跷”、“大头娃娃舞”等为主,表演粗犷、豪放,气氛红火热烈。
西安户县民情风俗
一、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过春节,家家贴对联、放爆竹,除旧布新,家人团聚在一起,欢渡新春佳节。除夕迎祖宗,供年神,晚上放爆竹封门,通宵守岁。初一拂晓吃长面(也叫臊子面),堂前点起大红烛,祭上糕点茶果,依辈分长幼拜祖先,然后家中晚辈向长辈拜年,长辈给幼小者赐以“压岁钱”。早饭后出门,相互拜年,见面相互行拱手礼,说吉利话。初二至初五“走亲戚”。新妇人头一年回娘家拜年,与夫婿同往,带四重礼(包子、点心、挂面、糖果等),并于当日返回,不在娘家住宿,叫做“正月不空房”。另外,新年正月时节颇多禁忌,如正月初一日妇女不能到别家去窜门,太阳不出不扫地,不倒灰土;正月十五至二十三妇女不动针线,不过二月二不烧干锅(不做烙、焙之类的饮食)。
二、元宵
正月十五是元宵,也叫“元夜”,是灯火节。户县素有闹花灯的习惯,元宵前后三日,门前挂起大红宫灯或纱灯,晚上玩花灯的人熙熙攘攘,挤满街头。常见的花灯有盆盆灯、罐罐等、莲花灯和各种飞禽走兽灯。由钟楼到东关十字,花灯悬挂两行,晚上花灯齐放,五彩缤纷,琳琅满目,人群云集,观灯猜谜,饶有兴趣,有的乡、镇及村子也组织同样的灯会。
元宵是春节的继续,其时人们玩兴正浓,民间“耍热闹”也闹到了高潮。或一村,或几村,塞锣鼓、耍社会(俗读虎)、踩高跷、舞狮子龙灯、放火花。玩者痛快淋漓,观者赏心悦目。
三、清明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公历四月五、六日。俗称清明为“寒食”,其实寒食在清明前一日,相传是晋文公为纪念介子推而设立。古代这天全国人不动烟火,吃一日冷食,谓之寒食。
清明上坟,追祭先祖,由来已久。辛亥革命后,叫民族扫墓节。户县习俗,解放前这一日,在祖坟前设奠祭祀,然后整修坟墓,除去杂草,添以新土,压纸于坟顶,以示后继有人。嫁出之女,清明要回娘家上坟。名门大族在这一天上坟祭祖毕,还要给户族中随同上坟者每人分一至两个麦面蒸馍,族长们还要设席聚餐一次。
四、端午
农历五月初五称为“端午”。因此时天气渐暖,病菌容易流传,故旧时有很多“辟邪除疾”的习俗。如门悬艾蒿、插菖蒲,小孩、妇女戴香包、缚五花绳。香包氏用丝绒线、绸布、色布绣制而成,内装雄黄河香草配制的香料,小巧玲珑,香气喷鼻,是传统的手工艺品。这一天还在屋内外洒雄黄水,在孩子的耳、鼻、额头涂抹雄黄,用来祛湿解毒,驱虫除秽。端阳节吃粽子,相传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粽子包糯米、红枣和豆沙,以芦叶或笋壳叶包缚之。头天晚上煮在锅里,早晨起来吃,还要给嫁出之女和外甥送。
五、中秋
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全家烙一个大饼,内包糖、芝麻(烤干压面),或蔬菜之类。上压云、月等图案,做简单花边。月上中天,祭月一毕,切块粉食,每人一份,庆贺全家团聚。如有人不在,就把那份寄出或留下,表示团圆。
六、重阳
农历九月初九,又叫“重九”。重阳登高视远古习俗。现在这一天,除极少数人出游外,机关、学校、厂矿等多组织登山、拔河、越野赛等体育活动。民间还要给嫁出去的女子送柿子。
七、腊八
农历十二月初八为腊八,又名“五谷节”。相传为释迦牟尼佛的道日。寺院在这一天做“七宝粥”献于佛前。民间用玉米去皮,杂以豆类,做腊八粥,又有胡萝卜做腊八粥,放作料调食之,味美可口。人们以为吃了腊八,谷物会丰满,因之说:“腊八粥,吃不足(俗念“究”),吃了腊八便丰收。”腊八粥除了人吃外,还给猫儿、狗儿、牛儿也吃一点;并以粥涂果树,以期果实殷繁,俗话说:“大树小树吃腊八,来年多结大疙瘩。”
相关文章
怀孕周期
备孕分娩婴儿早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