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孕妇堂!

孕妇堂首页|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知识 > 生活

中国人寿是国企吗

时间:2023-11-29 20:00:12 浏览:24

本人在人寿保险公司从事车险理赔工作8年,从学校毕业就从事这份工作。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我的公司。

中国人寿(集团)有限公司是国有超大型金融保险企业,总部设在世界500强企业之一、中国500强品牌之一、国家副部级单位北京。公司前身是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成立于1949年。1996年分为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更名为中国人寿保险公司。

2003年,经国务院批准,经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原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改组为中国人寿保险(集团)有限公司,业务范围涵盖人寿保险、财产保险、养老保险(企业年金)、资产管理、另类投资、海外业务、电子商务等领域,通过资本运营参与多家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和非金融机构。

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及其子公司构成中国最大的国有金融保险集团。2013年保费总收入达到3868亿元,国内寿险业务市场份额达到31.6%,总资产达到24071亿元,成为中国资本市场最大的机构投资者之一。连续13年入选《财富》全球500强公司,排名第54位;连续七年入选世界500强品牌,排名237,《中国品牌价值研究院》中国500强品牌,排名15。其寿险公司于2003年12月同时在纽约和香港上市后,于2007年1月重返国内a股市场,成为内地资本市场的“第一家保险公司”,全球第一家在纽约、香港和上海上市的保险公司,成为全球最大的上市寿险公司。2016年8月,中国人寿(集团)有限公司在2016年中国500强企业中排名第12位。

其实说到保险,很多人对这个词是敏感的,排斥的。主要是之前对保险这个概念不太理解和接受,保险公司的业务被大规模夸大的时候出现了一些问题。经常会出现一些欺诈事件,比如:员工侵吞客户保险金、哄抬保险价格、拉客户开会等等。随着近几年私家车保有量的增加,车险已经家喻户晓,买车的时候买保险是必须的。

下面说说我的感受。我在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工作了8年。毕竟我是国企出身,员工福利还是很好的。试用期过后,公司交五险一金,每年有公司组织的一次巡回。超市购物卡在节假日和生日发放。现在工资6500左右加上年终奖,年收入10万左右

中国人寿是国企吗(中国人寿上班靠谱吗)

扩展阅读

平安集团是国企吗(平安背后真正的老板)

平安集团应该准确定义为混合所有制的金融控股集团。也就是说,平安保险集团不是国有控股公司、非外资控股公司、非民营企业。其实是一种奇妙的情结。从某种程度上说,有点像深圳万科,公司管理层和高管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不是股东起着最重要的作用。

你可以看到前十大股东。最大股东使用了一家所谓的港交所关联公司,占公司总股本的33.47%。这是绝对控股。但是谁能解释一下这个股东背后的结构呢?而且我们知道,每当涉及到海外股权结构的时候,通常会涉及到多层公司的嵌套,让外人看不到是谁在控制一家公司。当年给平安管理层做mbo,有可能猜得出最后的结果吗?

第二大股东占有的股份已经很弱了。深圳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是国有投资公司,但只占5%左右。其实对公司的管理也起不了多大作用。所以不能说是国有股东的背景。回想起来,其他股东就更不值一提了。

深圳平安保险集团的股东结构非常非常复杂。事实上,根据《公司法》的独立法人治理结构,其目前的股东结构和议事规则确实不是太大的问题,作为上市公司,也遵循所有监管要求。但其实从后面,从后面,平安保险集团是谁?谁也说不准。马明哲知道,虽然他是总经理,但他其实是平安保险集团的灵魂。但是监管部门也允许有这么精彩的上市公司存在,大家都知道有可能后面的事情根本不简单,不能再详细阐述了。

平安保险集团持有多个金融牌照,但最近最著名、最有争议的是lufax平安浦辉,持有非金融牌照。这两家公司的股权就更复杂了。是纯粹的海外vie结构,只有马明哲自己心里有数。所以你可以看到,这几年,这两家公司都引进了各种资源,使得他们发展迅速。即使平安普惠发放高利贷,被社会诟病指责,平安也是在压力下勇往直前。为什么?好处有多大?可以深入思考。

平安普惠和lufax未来会如何转型?他们能拿高利贷的名声走多远?获得消费金融牌照后,是否正式转型为高息贷款公司?为什么他们可以不顾企业道德,只顾赚钱?为什么监管对他们这么宽容?你可以思考一下这些问题。

有些事情是不能深入进行的。关于平安保险是谁的公司,未来如何监管,你可以多观察,多想象。这其实是很多相关部门思考多年的问题。

格力是国企吗(格力真正老板是谁)

备受期待的格力电器股权转让终于尘埃落定,高淳资本斥资416.62亿元拿下格力电器15%的股权,随即成为格力电器第一大股东。

12月2日,格力电器股票停牌一天,珠海sasac持有格力电器的股份,也从18.22%跌至3.22%。从此格力电器从国企变成了私企。

与格力保持数十年同步并执掌大权的董小姐将从现在开始易手.董明珠曾经说过:“永远不要说这个公司是我的,我想干嘛就干嘛,这样的企业就完蛋了”。董小姐话音未落,格力改革就开始了。

董明珠深知公司改制,有新的结构模式,没有实际控制人。

与格力、美的、海尔相比,中国“三大家电”的改革进程要早得多。

美的1993年上市,1996年进行事业部改革,打破旧的集权管理,代之以分权管理。根据市场变化,进行灵活快速的调整,牢牢把握市场机会,让先动变强。

同时建立员工激励机制,销售金额的3%用于科技投入和人才激励,让上市公司也能有小作坊的效率。

海尔虽然是集体所有制企业,但改革空出了一万多中产阶级。随着内部竞争机制的引入,谁创造了巨大的价值,谁就拥有了股权的份额,红利将按级别划分为收入创造而不是资历创造。

同时鼓励所有员工自主创业,管理奖金一度作为启动资金。

可见家电三巨头都经历了内部改革压力。如果员工在想着背靠大树乘凉,如何面对国内外同行的激烈竞争?

毕竟时代瞬息万变。跟上时代发展,唯一可控的就是自我改变。也许内部改革已经成为企业长期发展的一个障碍。

亚马逊3倍订单回流,跨国企业宁愿选择劳动力成本更高的中国制造

几周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芳最近发表了一篇文章,认为中国正在失去廉价劳动力的优势。

工厂工人正在加快医用一次性手套的生产

事实上,早在几年前,大量工厂就逐渐从中国沿海地区转移到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内陆地区,甚至东南亚国家。如果你关注一下hm、zara、优衣库等全球供应链中的快时尚服装品牌产品,你会发现“中国制造”这个标签近几年几乎不再出现,取而代之的是在印尼、老挝、缅甸、越南等劳动力较低的地区生产。

疫情导致生产订单返回中国

东南亚国家疫情不稳定。这是因为这些国家由于天气闷热、政策原因等因素,大多没有实施强制佩戴口罩等防疫措施。当地人的平均年龄较低,大多是40岁以下的年轻人。这些群体隐藏了大量无症状的感染者,导致这些地区随时有爆发的可能。如果疫情爆发,东南亚国家相对落后的医疗水平可能无法支持大规模检测来遏制疫情蔓延。

这些因素都导致这些在东南亚设厂的企业认为东南亚国家的工厂倒闭风险更高。一旦原材料大规模采购,工厂因疫情爆发而关闭,这些企业将面临巨大的资金风险。

相比东南亚国家可能面临的工厂倒闭风险,把订单退回中国可能更好。

东南亚人一般不戴口罩

将制造业移出中国仍将是一个主要趋势

订单回国内主要是考虑企业的经营风险。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疫情控制最有效的国家之一。即使面对某个地方的小规模疫情,地方政府也有能力快速控制疫情,全面开展病毒检测。再者,得益于中国庞大的供应链网络,订单回流中国,国内产业链有能力填补不足的环节。

不过,笔者认为,这仅仅是疫情时期的权宜之计,制造业移离国内依然会是一个大趋势。

制造业离开中国仍将是一个大趋势

首先,疫情是短暂的。虽然疫苗研发还需要时间,但不会超过两年。只要疫苗接种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疫情的影响就会停止。那些短期内回归中国的制造业订单,将回归劳动力优势市场廉价的东南亚国家。

除了外部和内部原因,中国正在进行产业升级,中高端人才在国内人才市场的比例将进一步扩大。从这个角度来说,失去中国廉价劳动力的优势不是坏事。

另外,目前退回的订单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制造订单,属于对环境污染大的低端制造业。目前,中国经济发展不需要牺牲环境,但需要大力推进核心技术的研发,实现产业升级转型。

当然,从短期来看,这些制造订单将有助于经济复苏,这对国内消费市场也是一个好消息。

猜你喜欢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