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23 00:00:00 浏览:41
小敏两岁半了,妈妈为了锻炼宝宝动手的能力,经常让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自己穿脱衣服,自己穿鞋子等,小敏因为动作不得要领经常把鞋子穿反了,或者把衣服的纽扣系错了,妈妈纠正了多次还是做不好。
妈妈拿出一双刚买的新鞋子对宝宝说:“妈妈给你买了双漂亮的新鞋子,快试一试。”妈妈一边给宝宝穿鞋一边说:
“两个好朋友,
从来不分手,
要来一起来,
要走一起走,
要是穿对了,
它们头碰头,
要是穿错了,
它们把头扭。”
说完了问小敏:“你知道这两个好朋友是谁吗?对,它就是我们每天都要穿的鞋子,如果穿对了,它们就头碰头亲亲热热在一起,如果穿错了,两个好朋友就会生气地把头扭向一边。”
当看到孩子又把鞋子穿反了的时候,只要提醒一下:“看看你的鞋子是不是生气了?”孩子会马上检查,意识到错了, 会马上调整过来。
学会穿鞋子后,妈妈又教一首学系纽扣的儿歌:“一个眼,一个扣,我帮它们手拉手,结成一对好朋友。”从上述的事例中不难看出儿歌在宝宝早教阶段的重要性。
1
如何为宝宝选择合适的儿歌?
1、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
儿歌虽然内容简单,但是宝宝却能理解其中的真挚感情,体会这种情感,例如《世上只有妈妈好》,宝宝能理解其中对妈妈的爱,这种宝宝感同身受的情感,所以说儿歌是对宝宝进行情感教育的好办法。
2、启迪宝宝心智
目前有许多包含了认知能力、数字启蒙等一系列知识的儿歌,儿歌中蕴含的知识,带动了宝宝认识他熟悉的社会,儿歌中有很多和宝宝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例如《小兔子》。这样宝宝的认知能力就会得到锻炼,并且儿歌对宝宝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都有重要作用。儿歌打开了宝宝认识世界的一扇门。
3、训练宝宝语言
儿歌的这个作用非常明显直观,爸爸妈妈们可能明显地发现宝宝学会了更多的词汇,大部分是从儿歌里。儿歌的语言贴合宝宝的语言习惯,是浅显易懂、通俗明白的,还常常是用儿语,这样宝宝会更愿意模仿学习。
【一】宝宝也需要安排交友会-早教知识
1岁以后,会坐会爬的宝宝,活动能力加强,他的“领地”从家里向外扩张。这时,他们像大人那样,开始寻找与自己有相似之处的人交朋友。一个12个月大的宝宝,如果想和另一个拿着玩具 小车和红皮球的宝宝交朋友,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也拿一个玩具小车和一只红皮球。这是这个年龄宝宝的表达方式——“我喜欢你,我们有很多相同之处呢。”
宝宝也需要安排“交友会”
当然,不是所有的宝宝都用模仿别人的方式来交朋友。有的宝宝会爬向其他宝宝,盯着他,碰碰他,发出怪声,甚至打他一巴掌。这是宝宝的另一种表达方式——“注意我!我对你很感兴趣哦。”
当看到一个自己喜欢的小朋友时,宝宝的眼睛会放光,行为也随之发生变化。大孩子 会用嘴巴说,而小宝宝则是用整个身体传达自己的兴奋。他们扭动着身子,伸出手臂,手舞足蹈,再也不肯安静下来。
这个时候,爸爸妈妈的任务是为宝宝安排好交友“小约会”:安排合适的场所,约好小伙伴,准备好玩具。
与其他宝宝“约会”的小贴士:
1、两个人玩正好。3岁以下的宝宝最好是两个人一起玩,如果有三四个宝宝,他们就不会相互接触了,所以每次最好只给宝宝安排一个“约会对象”。
2、时间短点比较好。2岁以下的宝宝与其他宝宝玩耍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1个小时。如果你感觉到宝宝情况不妙:累了、烦躁了或是身体不适,那就赶快结束吧。
3、喜欢的比较好。为宝宝选择他喜欢的伙伴进行“约会”,别为了图方便,把你好朋友的女儿请来和宝宝一起玩,即使宝宝不喜欢她。
4、中间吃顿小点心。如果宝宝们在一起玩得太兴奋,可以给宝宝们吃些有营养的小点心,好让他们调剂、休息一下。
5、事先计划好“节目”。安排一些宝宝可以共同参与的游戏 ,如:玩具汽车比赛、用蜡笔涂鸦、赛跑等。
6、不要过量。如果你的宝宝在与其他宝宝玩耍时比平时更具侵犯性,老是哭,或是不太兴奋,这可能是宝宝在抱怨:“太多了!”,我们总以为和别的孩子玩得越多对宝宝越好,其实并非如此。
2岁的宝宝正在发展“自我”概念——“‘我的’就是我拥有的,我曾经有的,和我想要的”,所以如果在游戏时宝宝常常会与别人争夺玩具,父母不必为此担忧。冲突对于这个年龄的孩子是非常正常的,从成人的视角,我们觉得这是自私、吝啬,而对于2岁宝宝来说,对玩具的激烈争夺只不过是社交的一种方式。
大人 一定都要让着宝贝吗? 幼儿孩子家长择校花样翻新 幼儿看卡通片 益处多多
【二】让游戏帮助自闭症儿童打开心扉-早教知识
4月2日是“世界自闭症日”,随着自闭症儿童患者的增加,这一群体越来越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他们被称作是“星星的孩子”,多生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不许他人接近、没有与他人交流的意识,这其中也包括他们的父母。有人曾经这样描述:自闭症儿童是幸福的,因为他们为自己而活;但是自闭症儿童的父母是痛苦的,因为他们承受着巨大且无法言说的压力。
作为父母,首先要懂得自闭症儿童跟其他孩子一样,他们的一些特征只是生活中的一个方面,也许他们会用一个特别的方式去看待和理解我们的世界,但这并不能代表孩子的全部。父母应该换一个角度看问题,积极地去引导孩子,帮助孩子走出自己的世界、走出孤独。在这其中,如何解决让孩子参与活动、参与游戏的问题就显得极为迫切。
为自闭症儿童安排合适的活动
自闭症儿童往往在人际交往上都存在一定的障碍和缺陷,要想帮助孩子丰富这一点,仅仅靠在家庭环境中培养是远远不够的,最重要的是要多给孩子安排家庭以外的活动,例如:
1、让孩子与小伙伴一起玩耍。
可以帮助孩子选择一个或多个年龄相仿的伙伴,这种玩耍不是单纯地让孩子们待在一起,父母应该要费点心思,把玩耍时间作为孩子教育干预的内容之一。也许刚开始不会很顺利,请父母一定要多些耐心和细心;在伙伴的选择上也要注意,避免让孩子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2、多带孩子去户外活动。
父母在空闲的时候可以带孩子多去户外活动,让孩子多接触外面的环境、人和事物,让孩子锻炼、丰富自己的技能。在活动中多鼓励孩子,让其建立自信心和坚韧性,帮助强化孩子的社会性。
打开自闭症儿童心扉的小游戏
多年来,我们知道自闭症是一个“谜”,目前还没有找到它的病因,可以肯定的就是自闭症是先天性的脑发育障碍疾病,是神经系统的疾病,并且将终身伴随。但是,只要在早期经过正确地、坚持不懈地干预,大部分自闭症儿童是能够融入社会、独立生活的。在教育干预中,游戏教学对自闭症儿童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进行语言训练的小游戏。
大部分自闭症儿童都存在语言交流障碍,即使有开口说话的能力,但也缺乏交流性质,主动语言极少。所以,进行语言训练的小游戏就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创造交流的机会。通过讲故事或是唱歌谣的方式,向孩子提问,让孩子参与其中进行对话;还可以通过一些生活中的简单情节进行游戏,例如“打电话”,给孩子设计一些日常用语。也许孩子最初只是机械化的诵读,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就可以让孩子运用到真实生活中,并加深印象。
二、进行感官感知训练的小游戏。
自闭症儿童对陌生环境会存在未知的恐惧感,产生一些负面情绪,所以感官感知类的游戏就十分必要。可以先从简单的身体接触开始,例如“挠痒痒”,在孩子身上瘙痒,让孩子笑起来;融合儿歌和肢体动作的游戏活动“小蚂蚁上树”等等。这一类的小游戏可以营造愉快的气氛,让孩子们真正笑起来,排除他们的焦虑和恐惧,让他们体会到游戏的快乐,从而抑制了不良情绪的产生。
三、进行观察力训练的小游戏。
自闭症儿童往往不会去注意他人的变化,不会注意地去观察人或事物,这也可以通过小游戏来训练。例如玩“大风吹”的游戏,家长说:“大风吹”,孩子问:“吹什么?”家长回答:“吹穿蓝衣服的人。”这时就可以激发孩子的观察力,看看哪个人穿的是蓝衣服,并找出来。通过这些游戏活动,都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力。
四、进行交往能力训练的小游戏。
自闭症儿童往往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愿意与人交流,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进行角色扮演类的游戏,给孩子创造与人交流的机会,并体验不同的角色特征。例如“过家家”游戏,让孩子扮演主人,父母扮演客人,准备一些玩具,让孩子进行买菜、做饭等不同的活动,努力扮好自己的角色。通过多次玩这一类的游戏,可以使孩子在社交方面得到一定的提高。
五、进行体育训练的小游戏。
孩子天性爱动、爱玩耍,父母可以让孩子多进行体育活动,在增强体质的同时,也是自闭症儿童教育康复的重要方法之一。例如踢球、跳绳,可以让孩子与正常儿童一起活动,让欢快、轻松的氛围来感染他们,激发他们参与其中的欲望,并渐渐融入进去。
六、进行注意力训练的小游戏。
对一些注意力差的孩子,也可以针对这一点来进行训练。例如“抢食物”游戏,在桌子上摆放着食物或玩具,父母喊“1、2、3”一起抢,抢到的就会得到食物和玩具。在进行这类游戏时,需要孩子全神贯注地看着物品,所以长期进行这种游戏活动,可以改善孩子的注意力。
不管是哪一种儿童,游戏都是他们最主要的活动方式,可以促进孩子能力的提高,训练其各种水平。针对自闭症儿童,父母应该更细心、更耐心,寻找适合孩子的游戏形式,帮助孩子摆脱孤独,打开心扉!
【三】早教不是学知识-早教知识
每年到了五六月,父母们都抢破头帮孩子报名上幼儿园,就怕自己孩子没办法进到好的幼儿园去学习。
入园不易,选园更难。
父母选择入园标准各有不同,有的图家近,有的希望孩子各项「潜能」开发。
其中有一点是家长们都关注——让孩子学习更多知识,以便为以后入学打好基础。
你会为了孩子学知识挑幼儿园吗?
我们做父母小时候,如果上过幼儿园,应该都是街区幼儿园或父母的厂区幼儿园,在那个年代也没有别的选择。
这种幼儿园属于学习型幼儿园,其特点就是帮父母看管孩子,并且学习知识。这种特点延续到现在,很多幼儿园还是这种形式,以灌输知识为主。
从某些角度来看,高强度学习方式确实不差,因为孩子入小学前可能就已经学会基本算数,识字也不少,甚至会讲几句英文。
但是,研究显示,念学习型的幼儿园对孩子小学的成绩影响并不好。虽然刚开始的一些学习指标是比较高,可是后来,不论是老师所评估的学习态度或是孩子自评的学习动机以及学业表现,都会比较差。
有句成语叫「揠苗助长」,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但是,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爸爸妈妈容易慌张,就想尽可能帮孩子早点开始学习。
要帮孩子做学习启蒙没有错,而且是非常应该做的,可是要用对方法!
那你可能也想到了,通过玩游戏学知识。
没错,最好的方法,绝对不是打开课本,然后照本宣科。不过,让孩子漫无目的、自我探索的玩乐,也不是最好的方法。
那什么样的玩法更有效呢?
答案就是引导式的游戏法。
如今,在世界各地,有越来越多倡导游戏中学习的幼儿园成立。
他们通过在有规划的玩乐中,让孩子不但学习知识,而掌握如何学习-即「学习力」。
学习的正确姿势是如何′玩′
引导式的游戏法,不仅不会让孩子对知识产生抵触心理,而且在游玩中自然掌握学习的乐趣。
这样长大后的孩子,才不会在高考后就把书本扔掉或烧掉了,从此对学习不再感兴趣。
引导式的游戏法不止老师可以用,父母也可以。
除了因为这种方式有效外,其实早教更脱离不开家庭教育。多数时候,孩子在家里的时间要比幼儿园的时间还长,如果父母可以在生活中,也会用引导式的游戏法,自然会对孩子帮助更大。
那么,具体如何做才能让孩子玩出学习力呢?
第一、游戏要有所规划
如果漫无目的玩耍,不仅时间长了孩子觉得无趣,也没有什么收获。
若有事先规划,会让游戏发挥更大的效益。
比如,想让孩子掌握加法的概念,就可以善用孩子熟悉的玩具,如在玩积木的同时,再搭配一点故事,三只小猪要盖房子要用到几块积木呢,孩子在不知不觉需要用到加法的概念。
如果想让孩子认字,也可以通过玩游戏让孩子认识字体结构,字音和字形之间的关系,而不是死记硬背。
第二、游戏要有挑战性
游戏太简单,孩子很快就会丧失兴趣;但若太困难,也会造成挫折感。
市面上的游戏,都很容易就可以做一些改变,让游戏变得比较有挑战性。
像闪灵快手,这个游戏设计巧妙。他需要孩子快速看到卡牌上的东西是什么,还要比对玩偶以及卡牌上的属性来找到符合的卡片,训练孩子的注意力大有帮助。
而且,游戏有意思的地方还在于:有时要找符合卡片上描述的道具,有时要找一个完全不一样的,需要一直转换思考方式。所以,这对家长自己也是很有益的脑力训练。
这个游戏自己推出进阶版,让原本就很困难的游戏,变得更有挑战性。比如魔法帽版,就是当要拿魔法帽的时候,不能直接拿魔法帽,而是要说出藏在魔法帽力里面的东西是什么。当要拿藏在魔法帽内的东西时,则必须要把魔法帽拿开来。
第三、游戏要有引导者
这个引导者可能是老师,当然也会是你。就是让孩子知道游戏还有哪些可能性。
通过引导,更能够把一些语文、算数的元素加进去,让孩子能够从游戏中有更多的收获。
比如,孩子在玩过家家的时候,就可以问问孩子,你这个汉堡要卖多少钱啊?我现在给你 10 块钱,你要找我多少钱呢?
让孩子玩唐诗接龙游戏。比如你说,白日依山尽,一个孩子接上,黄河入海流,下一个小朋友再接上,欲穷千里目,最后一个,更上一层楼。
通过以上 3 个小原则,你也可以掌握引导式游戏法,让孩子掌握「学习力」,爱上学习。
别忘了互动
可能有些父母会疑问,我的孩子就在玩中的学习,但也是会闷闷不乐。
造成这些差异的关键就在于互动的方式,有些老师或家长会让孩子乐于做琐碎、重复性的练习,这就是因为他们了解怎么和孩子互动。
孩子最需要的是尊重他们的互动,适时反馈,自我表达。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乏闷,更会和你 high 起来。
二宝念的幼儿园,老师在上学、放学的时候都会要求孩子要拥抱一下。老师在引导孩子面对负面情绪的时候,也不是用苛责的方式,而是先让孩子冷静,再引导孩子。
我总觉得老师一定常用「笑眯眯」这样的语汇跟孩子互动,因为每当二宝察觉我脸色难看的时候,他就会说:
爸爸,你为什么看起来有一点生气,要笑眯眯。
怀孕周期
备孕分娩婴儿早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