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23 14:54:04 浏览:25
1、端午吃粽子纪念屈原。端午吃粽子,现在人们普遍公认的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传说,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老百姓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2、端午吃粽子“粽”驱蛟龙。建武年间,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要用艾叶包住,用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这样就不用担心再被蛟龙破坏了!”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
3、端午吃粽子求子。端午节中,人们会互赠九子粽寓意求子。九子粽是粽子的一种,即为九只粽连成一串,有大有小,大的在上,小的在下,形状各异,非常好看。且因为“粽子”谐音“中子”,民间有吃了“粽子”能得儿子的风俗。“粽子”是“众子”的谐音,寓意人丁兴旺。
三角粽子怎么做好吃
1、糯米3.5公斤,洗净,放在漏空的盆子里面,沥尽水,放在阳光下晾干。说明:水分要晾干,一方面粽子硬而香,另一方面便于装米。
2、粽叶750克,用水冲净,剪去头部的多余角;然后在锅内放水,烧开,将粽叶放在水里烫煮至软,捞出,放入冷开中浸泡一下,让棕叶完全张开。说明:新鲜的棕叶非常硬,并且刺手,烫一下便非常柔顺了。
3、开始包粽子啦!用3片没有破损的棕叶叠成一块,尾部三合一贴在一起。然后,将棕叶卷成纸筒状,用左手夹紧。
4、将粽叶的下部向上卷起,使之形成两个尖尖的角。注意:尖角不能留缝,如果有缝,则煮时水会湛进去,使整个粽子都烂了。
5、将棕叶绕过粽子身,然后卷向右下角的粽子尖;再将粽叶的角卷成一个内纸筒似的形状。
6、轻轻地拉拽棕叶的尾部,尾部逐渐收紧,三角粽的外壳就做好了,两个角尖尖的。
7、做完了一只外壳,再以同样的方法做另一只,不一会儿,很多壳便做好了。每只壳都留有一只拇指大的孔,利于装米,这样做出来的白米粽非常硬,也就非常香。
8、开始灌米,在每个外壳里装米。为了使米塞得没有空隙,可用个筷子放进去戳一下,特别是两个尖角处。
9、当米塞不进时,说明里面的米已经满了;开始捆粽子,用另一片粽叶压在粽子的米口上,然后转几道弯,一步步地绑好、封好。
10、用棉绳捆住粽子,从粽子头部开始,绕上几圈,保证粽子煮时不会烂掉。
11、开始煮粽子,粽子比较难煮,但有了高压锅也就不难了。在高压锅内放水,丢进粽子,水一定要没过粽子,并且要深点,然后用大火烧开,听到“吱吱”地响时,再用中火慢炖,约30分钟左右就好了。
12、经过一番等待,粽子总算能够吃了。满满的一大锅粽子,光闻着香味也非常诱人,剥开来,放点白糖,真得又香又好吃。
端午节常吃的五种粽子
1、红枣粽子是一道传统的美味吃食,是由糯米、小枣、粽叶等食材制成的食品。做法简单,营养健康,并具有养益气、补脾健胃、轻身延年和可防癌抗癌等功效。
2、肉粽起源于福建泉州,闽南地区以及台湾东南亚的特色传统美食,作为端午节节日食俗。其选料讲究,配料多样,制作精细,历史悠久,味道香甜,油润不腻,色泽红黄闪亮,以独有的风味,享誉海内外。
3、八宝粽子,特色传统名点,端午节节日食俗,关于端午节吃粽的来历,说法不一。最广泛、最有影响的说法是对2000年前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纪念。
4、蛋黄粽:糯米、新鲜五花肉、咸蛋黄、粽叶、蚝油、生抽、老抽、美极鸡粉、美极鲜味汁、姜末、五香粉。
5、碱水粽,咸肉碱水粽子的做法是在粽子中属于非常经典的,主要原料是糯米、五花肉、眉豆、花生米和食用碱等。
冷冻粽子怎么吃
吃冷冻粽子的方法:取出粽子将其放入准备好的温开水中,侵泡10分钟左右;将粽子放置在空调的通风口10分钟;在等待期间,清洁双手,然后就可以食用了。
拿粽子要注意冷冻的粽子一旦解冻,如不立即食用就会马上变质的。而且不要选择直接蒸煮粽子,这样冷冻粽子的口感会丧失。
相关文章
怀孕周期
备孕分娩婴儿早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