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19 20:52:07 浏览:99
苏州冬至吃的传统食物是酒酿、馄饨、卤菜、冬至团和羊肉。在苏州还有这么一句话:冬至大如年,有得吃,吃一夜;没得吃,冻一夜。表明冬至对于苏州的重要性。
冬至(wintersolstice)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起源于春秋时期。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地面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比南半球少50%,北半球白昼达到最短。冬至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所以古人称冬至为“亚岁”或“小年”。冬至北方多数人有吃水饺的习俗,南方人多数人有吃甜食的习俗。
2022年二月二龙抬头吃什么食物
2022年二月二龙抬头吃炸油糕
炸油糕是北方很多家庭都会吃的食物。在北京、天津等一些地区,人们有在春龙节这天吃油炸糕的习俗,称之“食龙胆”。油炸糕色泽金黄,被称作龙胆是很形象的。做法是把黍子碾成黄米,再把黄米磨成面,即成黄米面,由黄米面做成的黄米糕具有“黄、软、筋、香”四大特点,吃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素糕”,二是“油炸糕”。如果在家不方便做,我们出去买半成品也是可以的。
2022年二月二龙抬头吃春饼
春饼,也是一个很美味的食物。立春之日讲究吃春饼,而过二月二同样讲究吃春饼,立春吃春饼叫做“咬春”,而二月二吃春饼则叫做咬“龙鳞”,是因春饼圆且薄的形状好似鳞片而得名。二月二吃春饼的习俗源于清代,饼内卷入酱肘子、猪头肉、樟茶鸭等肉食以及韭菜、萝卜、豆芽等蔬菜。在今天记得让孩子咬一口哦。
2022年二月二龙抬头吃面条
面条天天吃也是不会腻歪的。北方人喜欢在二月二吃碗“龙须面”讨个好彩头。龙须面由山东抻面演变而来,因抻出的面细如发丝,下滚水如银龙入海,故而得名。相传明代御膳房里有位厨师,在立春当日,做了一种细如发丝的面条,宛如龙须,皇帝胃口大开,龙颜大悦,赞不绝口。从此,这种炸制的细点便成了一种非常时尚的点心。二月二食龙须面有“顺顺溜溜、顺心如意”的美好寓意。吃一碗热乎乎的面条也是很舒服的。
冬至时节吃什么食物最养生
“冬至”是中华民族传统重要节气之一。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冬至大过年”,说明人们对冬至这个节气是相当重视的;人们在这个时节进补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那么冬至时节吃什么最养生呢?和饮食文化一起来看看。
羊肉
北方不少地方有冬至吃羊肉的习俗,中医认为,羊肉、有壮阳补体的功效。事实上,在江南地区,苏州人从冬至这天起也开始进补,所吃的正是驰名中外的吴中藏书羊肉。
生姜
冬至的另一道民俗食物是腊味姜饭,生姜自然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这一植物以肥厚而具辛辣气味的地下根茎作为入馔的材料,细分来又有白姜、黄姜、黑肉姜、沙姜等不下十种,常见的生姜多半则是辣味适中的黄姜。
坚果
中医认为坚果多性味偏温热,其他季节吃得多容易上火,而寒冷的冬季则是“雪中送炭”了。此外,坚果多数能补肾,与冬季的对应脏器“肾”正好呼应。适量食用坚果,称得上是冬至养生的窍门。
八宝粥
热腾腾的八宝粥很适合冬天饮食温热软的要求。中医认为食粥可健脾温胃,且有一定的滋阴作用,正好对抗冬季干燥的特性。
姜母鸭
厦门人对鸭可以说是情有独钟,一年四季都在吃鸭,盐鸭、酱鸭、烤鸭、四物炖鸭,冬至吃姜母鸭。一条街只要有一摊卖姜母鸭的店,就整街飘香。
姜母鸭以红面番鸭为原料,用芝麻油将鸭肉炒香后,再加入老姜(姜母)及米酒等炖煮而成,且具有疏肝润肺、养胃健脾、舒筋活血、祛寒化痰等功效,特别滋补。姜母鸭自家做的比较少,因此,冬至一到,就有很多人开始排队买姜母鸭。
狗肉
狗肉能够起到补气和温肾助阳的作用,是冬季进补的最佳选择之一。
食物放冰箱多久不能吃
食物放冰箱一般保鲜时间是48小时之内,超过72小时之后质量就会下降,如果质地和气味颜色等都有改变就不能吃了。但不同事物放冰箱的储存时间会有所不同。冰箱因长期存放食品又不经常清洗,会滋生出许多细菌。冰箱里的食物虽然外表看起来还新鲜,但是实际上已经变质。对于熟肉类食物在冰箱中的储存时间不应该超过4天。
相关文章
怀孕周期
备孕分娩婴儿早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