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23 00:00:00 浏览:35
怎么教育不合群的孩子,孩子不合群是我们成人最不愿意看见的一种现象。作为老师或者家长,平时要观察孩子和其他孩子的相处,一旦发现不合群的孩子,那么家长就需要正确引导了!下面小编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关于不合群的孩子怎么教育,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
怎么教育不合群的孩子:鼓励家长带孩子多串门
串门是社会交往的一种形式,可以促进孩子性格变得更为开朗、合群,有利于培养他们团结友爱、宽厚待人、助人为乐的优良品质。教师要提醒家长,开始时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特点,选择孩子比较容易接受和适应的环境来串门。比如:亲戚家。渐渐地,家长可以扩大串门的范围,比如有小孩的朋友或同事家,幼儿园的小朋友家等。教师还要提醒家长注意孩子在串门时的行为表现,及时鼓励孩子,掌握好串门的时间和频率,并针对串门的时间、地点和礼仪给予孩子及时的指导。
2
怎么教育不合群的孩子:鼓励家长树立信心
帮助孩子克服害羞心理,提高交往的勇气。有的家长看到孩子孤僻、不合群的表现后,会顺应孩子,把孩子往人少的地方领或不带孩子出门。对于这种情况,教师一定要首先鼓励家长,让家长了解到孩子的勇气要经过反复锻炼才能培养起来,家长首先要对孩子有信心,这样才能帮助孩子克服孤僻、不合群的心理。教师还要提醒家长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训练孩子,而对孩子的胆怯畏缩要用足够的耐心进行指导。
3
怎么教育不合群的孩子:鼓励孩子多与大孩子或成人交往
许多孩子都喜欢与比自己打的孩子玩耍,孩子从小与大孩子或成人交往,对他们性格、行为规范、独立性、自信心、交往技能、智力发展等方面大有好处,并利于孩子形成能屈能伸的心理品质。因此,教师可以提醒家长,引导孩子跟比自己大的孩子玩,或多和成人玩,这会让孩子掌握更多的交往技能,从而有勇气和信心和同伴玩耍。
4
怎么教育不合群的孩子:为幼儿布置交友任务
教师可以建议家长和幼儿约定,每天认识一个新朋友,如果在幼儿园结交到了新朋友,要记住了新朋友的名字并和新朋友一起玩耍。家长要及时鼓励孩子,完成交友任务后,家长可以给孩子适当的奖励,来增强孩子交友的自信。随着交友任务的完成,孩子的好朋友会越来越多,孩子主动和小伙伴玩的意愿也会越来越强,并能逐渐改掉不合群的缺点。孩子融入集体的大家庭中后,积极参加幼儿园的各项活动,在活动中就会进一步提高和发展自己的交往能力,形成良性循环。
5
孩子不合群的危害
1、容易造成患者出现交流障碍
缺乏交流技巧,不爱与人说话,与父母之间缺乏安全依恋关系。
2、使得一些患者朋友出现语言交流障碍
语言发育落后,或在正常语言发育后出现语言倒退,对外界不敢兴趣,完全处在自己的世界里。
3、重复刻板行为
有时候会对一些行为动作反复的一直循环做。
4、导致一些儿童出现智力异常
自闭症儿童智力落后,但这些儿童可能在某些方面具有较强能力;多数患儿记忆力较好,尤其是在机械记忆方面。
【一】你知道你的内疚会带给孩子未来怎样的影响吗-儿童心理
一个背着“被欺负”的感觉长大的小孩,对这个世界是有很多敌意的。严重的话会影响宝宝的身心发展以及宝宝的未来。 1
孩子不需要我们的内疚和道歉
事情发生的当下,道歉也许是有必要的。但是我们不用为了自己曾经错误对待孩子而刻意道歉。
当我们为了过去道歉的时候,其实把自己放得很低,很低。背上压着一块名为“歉疚”的大石头。我们几乎要喘不过气。
然而,孩子们需要的不是把自己变得那么卑微的父母。孩子需要强大的父母。
前几天,一个朋友抱怨:
我的腿扭伤了,所以走路的时候有点瘸。我跟儿子说,妈妈这样子去学校接你吧。我满心以为儿子会心疼地拒绝。他的确拒绝我了,可是他的理由是:你别去接我,妈妈,你现在走路不好看呀。
非常孩子气的话,却反应了孩子们的一个真实需要,即他们对完美父母的需要。对于孩子而言,妈妈自己活得漂亮,时尚,自信,这些积极正向的内容都会变为正向的能量,内化到孩子的人格里。某种意义上,孩子们更需要的是一个好的榜样,而不是一个灰暗的保姆,一个愧疚的佣人。
也许孩子长大后,他们会逐渐发现,父母原来并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强大、那么厉害呀。他们会慢慢放弃对父母的崇拜。这是一个健康的过程。父母全程充当了一个类似脚手架的功能,当孩子无法走路的时候,需要我们这个“工具”。当孩子成为一个可以独立行走的人,自然就不再需要依赖我们。
有时候,我们只需要做好那个“脚手架”就好了。脚手架不需要道歉,只需做好我们自己。
2
如果父母内疚太多,很容易变成控制孩子,并丧失自我
由于内疚,于是想要弥补,太刻意地为孩子做一些事的时候,很容易变成控制。是不仅是孩子不需要的,还很容易侵犯孩子的自主空间。
与此同时,我们看到的是,这位妈妈自己内心,其实背负着来自原生家庭的很多伤痕。所以,我更希望,她能首先照顾好自己。而不是再往自己身上插一把刀子。因为,如果她去跟孩子道歉,那么每一次道歉,都像一次揭开伤疤的过程。
有些伤疤是不必去揭的。我们长大的过程中,谁没点伤呢?但是我们都可以带伤前进。人的成长过程,可以说,就是承受各种悲伤然后自我疗愈的过程。
比如,我们的出生就是第一次创伤,从母亲温暖的子宫来到这个陌生又可怕的世界,但是妈妈的乳房很快就疗愈了我们;
比如第一次和妈妈分开,从而歇斯底里大哭那就是创伤,但是妈妈回到我们身边的那一刻,我们就得到了疗愈。
比如我们长大、离开家、结婚,这些都意味着失去、意味着悲伤,因为我们要和过去告别。和熟悉的、我们所贪恋的过去告别。但正是这些失去、这些悲伤,让我们长大,成为一个成熟的、独立的个体。
而内疚的好妈妈们,必须要明白这一点,真正希望孩子过的好,唯一的办法就是把我们自己过好。
因为只有我们过得好,孩子才放心把自己的生活过好。
抱抱所有焦虑的妈妈们。
你只是需要多关照自己一点。你只是需要一些些支持。而我,一直在这里陪着你。
【二】爸妈坏脾气让孩子心理容易不健康!-儿童心理
在宝宝成长过程中,时时刻刻陪伴在左右的就是爸爸妈妈,爸妈的言行举止就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倘若爸妈在孩子面前表露出不良的情绪,那么对于模仿能力强大的孩子必定会造成不利的作用。所以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爸妈在家中一定要多加注意行为规范,给孩子一个好的成长环境。家长们可以参照以下几点进行情绪控制。
首先、不要在孩子面前用偏激的语气来表达对事物的看法
一些家长朋友性格比较极端,对于事物的看法也比较偏激,往往会在孩子无所避讳地发表过激的语言。心理专家认为,家长过激的言语和情绪会让孩子的心理也往偏激的方向转化,会让孩子的性格塑造和心理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因而,为了幼儿心理健康发育,不要在孩子面前用偏激的语气来表达对事物的看法。
其次、不要在孩子面前责骂或批评他人
有些家长经常毫不避讳地在孩子面前责骂或批评他人,这些父母以为,孩子年幼不懂事,在他们面前责骂或批评他人对孩子没有什么影响。事实上,这不仅是一种非常不好的处世方式,更是一种有害于幼儿健康成长的不良教育方式。这样的行为会让孩子对于父母日常正规教育产生怀疑,也会让孩子因此也学会这种不良的处世方式,会扭曲孩子的心灵,让幼儿心理健康受到极大的影响。
再次、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或表露颓废的情绪
父母是孩子的最大靠山,父母对生活的态度直接影响孩子的生活安全感和成长信心。父母经常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或者经常表露颓废的情绪,会使孩子过早接触到社会或生活方面的压力,会让幼儿心理产生不安全感,对生活怀疑或颓废的生活态度可能会因此伴随孩子的成长,会让孩子身心过早受到不该承受的压力。因而,特别需要提醒家长朋友们,无论你暂时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挫折,为了孩子的健康发育,请一定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或表露颓废的情绪。
最后、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动粗
父母在孩子面前不做任何避让的吵架动粗,或者家长与他人吵架动粗,都会让孩子产生紧张心理和恐惧感。家长经常在孩子面前大吵大闹,会让孩子精神高度不安,心理会滋生不安全的感觉。因而,家长们必须谨记不要或尽量不在孩子面前吵架动粗。
【三】孩子不听话-儿童心理
一般来说,全天下的家长们,总想给孩子更多更多的爱,为了孩子,真的舍得付出一切。但是除了吃得饱、穿得暖,孩子的心理健康也要受到更多的关注和正确的引导,孩子才能更好的成长!而很多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都发现,孩子往往会产生“不听话”的问题!别急,这不是孩子本质使然,而是你没有掌握孩子的心理特点!
现代社会,随着物质条件的不断丰富,孩子的心里健康越来越受到关注了!那么接下来为大家介绍一下从孩子出生到基本成年,每个年龄段的孩子心理特点,根据孩子不同特点如何更好的教育孩子,让孩子变成一个“听话”的宝宝!
出生至1岁
此期孩子的心理特征是婴儿与母亲或照顾者之间正在建立起良好的信赖感。婴儿前6个月物我不分,分辨不出自己身体和外界的区别。6个月左右能把自己母亲及其照顾者同其他陌生人区别开来,开始认人,并表现出分离性焦虑,不愿与母亲或照顾自己的人分离,还能从不同玩具中,挑出自己喜爱的玩具。经过父母,家中亲人反复的言语和动作训练,情感的传递,并依靠自己感觉器官逐步感知周围事物认识外界物体,已发展自我意识。因此家长应不断提供发展孩子视觉、听觉的各种良好刺激,要给孩子以身体上的接触,如搂抱与抚摸,经常哄逗并于其语言交流,以及给予适合身心特点的玩具等。
1至3岁
此期孩子的在心理发展过程中的特征是表现出明显的自主性。幼儿期控制自己身体及参与环境活动的能力增强,能用言语来沟通情感,表达自己的需要,固有一定的自主性。如2岁时表现出明显的违拗性,不听从别人的吩咐或指导而闹“独立性”,爱说“我自己……”“就不……”但此时小儿对母亲依恋之情甚深,在具体解决问题和情感方面仍依赖于成人。因此,成人因势利导,教育学习简单的行为规则,如区分好与不好,喜欢与不喜欢。培养孩子健康的自主性,以发展小儿良好的自我价值感。
3至7岁
此阶段的孩子的心理特征是具有进取精神及丰富的想象力。学龄前期由于语言词汇的增多和动作的发展,扩大了他们的生活范围。对周围的一切产生强烈的兴趣,是孩子萌发各种思想、行为、好奇与幻想。他们会表现出独创性行为和想象力,希望独自去做某些事请,但他们缺乏知识、经验和能力,常常事与愿违,当创造性和努力失败时,会极力表现出破坏玩具、弄哭玩伴等。对此成人可通过游戏来提高孩子的思维活动,学习人类的基本行为规范,鼓励他多提问,帮助其发挥想象能力,培养与各种事物有关的积极情感,如爱父母、爱朋友、爱动物等。
7至12岁
此期的心理特征是发展勤奋的个性及克服自卑感。学龄初期儿童认知发展较快,初步能够逻辑地,系统地将规则应用在文化知识上,比较客观的分辨环境与自己的关系。进入小学后接受正规教育,学习初级文化知识,十分重视自己勤奋学习的成就,渴望从学校的学习中得到乐趣,将主要的活动方式转为学习,而不再以游戏为满足。他们集体意识很强,不再喜欢父母对他们过分地照顾,而愿意和老师、同学相处,喜欢靠自己的能力完成任务和从事活动。所以成人应适时给与他们鼓励,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和探索问题。他们通过学习、劳动及集体活动后,情感不断丰富,同时在良好的环境和教育下,会产生团结、友爱、互助、上进心等积极情绪,并逐步形成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
12至16岁
青少年期体格发育再次加快,个性基本形成。社交增多时他们觉得自己已经长大成人,此时他们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将已获得的知识用于社会实际生活中,让自己得到旁人和集体的认同,也就是说需要解决一个角色定位问题。因而常表现出强烈的自立要求和好胜心,并开始用新的方法来探索世界,逐渐形成自己的信仰和价值观。如她们常想脱离家人和家庭模式,极力寻找一个有所属感及地位的团体,不愿受父母过多的干涉等,心理适应能力明显变强,但情绪容易波动。所以。家长、老师和社会的关心爱护及正确引导,对青少年建立优秀品质十分重要,应给与正面教育和鼓励,使他们在有意义的生活中,正确的认识自己。
有效掌握了孩子各年龄段成长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可以更好的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相关文章
怀孕周期
备孕分娩婴儿早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