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孕妇堂!

孕妇堂首页|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知识 > 生活

认知的四个层次

时间:2023-10-06 08:12:08 浏览:28

《天道》是一部由张骞执导,王左小青主演的商业战争片。虽然现在已经10多年了,但是每隔一段时间去看一次,就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这部剧在播出时并没有引起多大轰动,但每个看过的人都被王的演技所打动,也被他的思想所震撼。豆瓣评分高达9.2。

这部电视剧改编自作家豆豆的小说《遥远的救世主》,讲述了一个与普通人截然不同的商业怪胎丁元英在私募基金被迫结束后来到古城暂住的故事。为了给刑警队女友芮肖丹在贫困村创造神话,他策划了一场计量公司与行业巨头乐圣公司的精彩商战,以此让王淼村负责音频处理的村民脱贫。

剧中不仅探讨了哲学、人性、商业等多层次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还展现了社会文化背景、环境、学识对一个人的影响。

这些都会决定一个人的认知能力。

猎豹ceo傅生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人大致分为四种认知层次和境界:

第一个:不知道不知道

第二种:知道自己不知道

第三种:知道你知道

第四种:不知道知道不知道

人们处于不同的认知状态,即使面对相同的信息,也会做出不同的选择。

接下来,我们从剧中的四个主要角色来分析四种认知状态对一个人的影响。

我不知道我不知道:叶晓明

这种认知水平的人会认为自己什么都懂,这是一种自以为是的认知状态。

叶晓明在古城开音像店,很热情。一次偶然的机会,芮肖丹让他来到门口,根据丁元英的音响为自己做好准备。他来到门口后,仅凭一套音频就认出了丁元英是个高人,于是让丁元英给王淼村的脱贫致富出谋划策,创造了“杀富济贫”的现实神话。

由此可见,叶晓明有一定的洞察力,能及时把握机会,懂得运用高人的力量,是个聪明人。

但也是因为他的聪明,才瞎了眼,以为自己什么都懂。虽然他知道丁元英是个大师,但他仍然处处怀疑。当他的认知能力有限,无法理解丁元英的布局时,他怨声载道,与下属刘兵泼冷水,扰乱了军队的士气。

最后,当他收到竞争对手的起诉书时,他连夜撤回了股票,以免受到牵连。他觉得自己什么都看清楚了,退股是最聪明的办法,但是大家都知道,聪明变成聪明。事实上,在丁元英的布局中有一种处理方式。

在叶晓明选择抽回股份的那一刻,他成了“爬到井边看了一眼,然后就倒下的人”。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处于叶晓明这一层的认知状态,自作聪明,只愿意用自己的眼光和思维方式去思考事物,不愿意跳出固有的思维圈,面对不同的观点和做法,不能理性客观地思考和看待,常常因此栽跟头。

知道你不知道:欧阳雪

人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不知道,发自内心的承认,是一种认知层面的过渡。

剧中欧阳雪性格坚强,能吃苦。从摆摊开始就很乱,没有亲戚,一个人奋斗开酒店,一年赚几十万,不得不佩服。

最重要的是,她很有自知之明。她知道自己除了酒店什么都不懂。因此,在投资王淼村后,我没有参与管理,而是选择完全信任丁元英,将专业事务留给专业人士和认知模式更高的人。

当夫妇退股时,欧阳雪知道自己管不了音响公司,就想把它交给小。当她和小谈起这件事的时候,她说:“我就傻了,留着餐馆生存。别的事再好,我做了也可能饿死。”

对自己不熟悉的领域有敬畏之心,知道自己的认知局限,从不耍小聪明,这样的品质对普通人已难能可贵。

而如果能在认识到自己不足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去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认知,不断升华自己,一定会成长地更快!

知道你所知道的:丁元英

全剧的灵魂丁元英,代表了“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认知水平。

至于女性,他认为“女性是形式逻辑的典范,是辩证逻辑的障碍”,他“无意毁灭女性,也不想被女性毁灭”,所以选择远离。

关于传统观念,他认为其死结在于“靠”字。很多人从一开始就处于一种“等待、依赖、索取”的状态,“期待救世主和救赎”,这与他自己的观念相冲突。他觉得自己格格不入,于是选择找一个干净的地方住。

关于扶贫王淼村,他知道这是“杀富济贫”和“破坏性开发市场资源”,所以他先去五台山要求安心,然后才成立公司。

丁元英能看清事物的内在逻辑,把握事物的本质规律,并不断思考和探索,最后为我所用。

他的好朋友正天集团总裁韩楚锋评价他:“丁元英是个聪明人。”

明白人,就是“知道自己知道”,不仅对事物逻辑能够看得更深入,也对自己有清晰的认知。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既不随波逐流,更不固步自封。

我不知道我是否知道:芮肖丹

芮肖丹是整部电视剧里最自在最自由的人。

她在德国取得了永久居留权,但她毅然选择回国,在一个小镇当了警察。这在很多普通人眼里很难理解,觉得恶心。

面对爱情,她觉得:既然控制不了,那就去爱吧,哪怕身后可能是地狱。她对爱情不贪不狂,不控制,不幻想天长地久,觉得有了就够了,和一般人想的不一样。

但但丁袁颖理解她:她并不愚蠢,更不无知,而是“自我自在,不不知因果”,这才是真正的自在状态。她活得并不简单,而是一种奢侈,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放下东西后得到什么。

虽然对自己的状态一无所知,也不觉得有什么特别,但却能看得很清楚。用的话来说,颜是“自性,不必知”

在芮肖丹和丁元英关于文化属性、职业和哲学的讨论中,芮肖丹的许多观点应该更深刻,这让智者丁元英感到自卑。

处在这层认知境界的人,对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但不钻牛角尖,作为能作为的,不作为不能作为的,是认知的最高层次。

认知的深度决定了你人生的高度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认知能力的不同。

如果把认知状态分为四个层次,那么技术和能力的积累只能让我们在一个层次上不断提高,只有认知能力的改变才能让我们实现过渡。

在认知能力,就是解读信息的能力。"s的小说中,度量公司被竞争对手起诉。面对同样的信息,看到了风险,迅速退出,而小看到了机会,果断收购了他们在的股份,成为公司的大股东。打赢官司后,小温雅就占了便宜。

猎豹ceo傅生说:认知的本质是做决策。人一旦产生认知差异,就会做出完全不同的决定。

从叶晓明的退出可以看出,即使你面前有一个好机会,但当你的认知能力不足时,你也无法抓住它。

es01/20200926/375970 b 859574d 96820 cc 37 e 42 f8 e6 a 1 . png " data-original=" https://p 1 . itc.cn/images 1/20200926/375970 b 859574d 96820 cc 37 e 42 f8 e6 a 1 . png "

所谓成长,其实就是认知升级。我们要不断打破自己的认知边界,突破自己的认知局限,从而实现认知层次的提升。

这就需要我们敢于否定自己,假设自己无知,保持空杯心态,不断学习,拒绝改变,才能真正成长,实现认知升级的可能性。

当你的认知提高了,你就会看到一个新的世界。

认知的四个层次(层次越高的人越不合群)

扩展阅读

赚钱的4个层次和4大策略:决定了未来5年你在社会中的位置

前几天和朋友一起喝了点小酒跑跑步。这段时间我讲了一个大家都关心的老问题,赚钱。我觉得有必要梳理一下文章,希望对朋友有用。

商业也是一门科学,所以赚钱的关键还是那句老话:首先认识规律和真相,然后在规律之上制定策略,驾驭规律,实现从a到b的改变.

人们往往高估自己,低估困难,但保持贫穷其实是非常容易的。所以,如果不掌握这些低级思维,大部分人都想赚钱,可能还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轻举妄动,用苍蝇打坦克。年复一年,他们觉得自己努力了,为什么就不能有实质性的突破呢?

这种情况几乎发生在我们每个人身上,大多数人一辈子都改变不了。只有少部分人有意无意地控制了法律,实现了变化。

从供求基本规律出发,我把赚钱的方式分为四个层次:闭门造车,跟风,短期稀缺和长期稀缺.

每个层次赚钱的概率和能力都不一样。我们需要做的是清楚的了解这四个层次,这四个层次会为我们指明几个明确的方向,然后为真正能持续赚钱的三四个层次设计正确的策略,让以后的努力更加准确有效。

商业世界是一台大机器。让我们一步一步深入这台机器的驾驶室。

1、层次一:闭门造车式供应

有一次和妈妈聊天,不知道在说什么。我斩钉截铁的说你这一行赚不到钱,看到她也没反应。我补充说,因为你在没有成长性,做这个生意,你的生意今天是这样,下个月,明年,10年后也是这样。

我还举了一个同学的反例来说服我妈:虽然五年前这个同学一个月只能赚1000元,但是因为他做的事情可以长期积累,只要他坚持做下去,每个月都会变好的。到现在,这个同学已经成了我们圈子里的小财主。

进入社会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人总会找到自己对应的生存之道。然后,大部分人会抱着美好的希望,保持一份没有积累的工作,重复第一年的梦想几十年。

看到有朋友在一家公司工作了十年,月薪5000元,很震惊也很痛苦。

从供求角度来说,这些人只是被动或无意识地供应着,他们无法把握五年后的结果。

2、层次二:跟风式供应

有一次和我妈聊天,她讲了一个在菜市场观察到的现象:今年猪肉价格上涨了,卖鸡的生意一下子就火了。这个菜市场只有一个卖鸡很久的摊位,生意好到每天都要排很长的队。

看到这么火的生意,没多久同行纷纷加入。短短两周,菜市场又多了六七个鸡摊。供不应求的市场瞬间变得供过于求。结果很多后来者没有在摊位前排队。相反,许多商品不能低价出售或处理。相反,他们损失了很多钱。

听了这个故事,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些跟风的人没有自己独立的思维。他们大概连鸡肉生意为什么突然这么好都不知道,更不要说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了。他们之所以决定入市,是看别人赚钱,所以无法抗拒,随波逐流。

这就是后续供给,市场正是通过这种机制来调节社会资源的生产和分配。

跟风的供应商比闭门造车的供应商强。毕竟跟风的人还是要主动改变一些东西的。然而,由于他们的策略和行动并没有建立在对规律的认知上,的原因,这些人大多不能赚钱,或者很难长期赚钱。即使赚了钱,也不知道赚钱的真正原因和逻辑。他们靠运气赚的钱,最终会靠实力输出去。

这个社会有许多更为精明的供应者,他们把自己的供应建立在更为坚实可靠的规律之上,所以他们是真正能赚到钱的人。

3、层次三:短期稀缺式供应

当一个市场供不应求的时候,数量有限的卖家可以很容易的获得大量的客户,而这个时候的卖家有很强的提价能力,所以可以以非常高的价格,非常快的速度卖出。在迎来大量追随者之前的一个窗口期,他们赚了不少钱,是一个短期的稀缺供应商。

短期稀缺供应商是跑在跟随者前面的,跟风的往往只是因为看到短期稀缺供应商赚钱就入市。

古代物资短缺,无良商人囤积大量货物,等待高价出售,可以获得暴利。

现在已经是物质和信息过剩,变化高速的世界了。市场的广度、碎片化和复杂程度远高于古代,意味着有更多的空间和机会成为市场的短期稀缺供应商,尤其是对于中国这个庞大而不平衡的市场。

有朋友讲过这样一个故事:2008年,一个在北京做智能手机相关业务的朋友找到了他,想和他一起工作。他谈了一个小时。朋友不懂朋友的事,就拒绝了这个合作机会。这一次是智能手机大规模普及的前期。几年后,他的朋友赚了几千万,在北京买了几套房,很快就实现了财务自由。我的朋友,

2013年,五年后,朋友来到深圳,有人让他做一个功能手机。当时朋友判断现在是智能手机时代,那么做一个功能手机怎么可能有前途,于是果断拒绝了这个机会。2015年,朋友得知之前让他做功能手机的朋友靠卖功能手机发了大财,在深圳买车买房,又后悔了。

在短期稀缺供应者之所以能以先行者的身份进入一个供不应求的市场,本质上是掌握了信息优势,他们通过不良信息找到了一个供不应求的市场,并赚了很多钱。2008年,由于信息优势,他们通过做智能手机相关业务赚钱。2013年,他们也因为信息优势,做功能手机赚钱。

建立信息鸿沟的方法有很多。

比如一个朋友讲了这样一个故事。2008年,他带着50万现金来到北京。一个在韩国多年的朋友在北京买了几套房。他建议他也赶紧买一个。他说当时北京房价5000左右,但是觉得太高了。半年后房价涨到一万,然后年年涨。他也彻底失去了在北京买房的机会。后知后觉,他是朋友。

比如中国最早的互联网创业者,大部分都是从美国复制了一个成功的商业模式,在中国成功了。因为美国和中国的信息差距巨大,美国的成功故事会在中国重演,马云是最成功的。

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收入与他的行动半径成正比,一个人的收入基本上是他经常接触的五个人的平均水平。这些都是在支持信息差也能创造财富的结论吗?

因为动作半径越大,看到的东西越多,掌握的信息越多。如果一个人在有钱人的圈子里,必然会接触到大量的前沿信息,建立信息优势,成为短期稀缺的供应商。

经常在网上看到有人分享年收入一千万的故事。可以肯定的是,这些故事基本上是不靠谱的,因为短期稀缺的供应商想知道的人越少越好,窗口期越长越好。如果不是特别铁,他们怎么能告诉你呢?

对于这些故事,我们要做的不是跟风,而是分析背后的道理和逻辑,从而得到一些启发。

4、层次四:长期稀缺式供应

巴菲特的投资有一个护城河理论。他只投资他认为有护城河的公司。因为护城河,这些公司可以抵御竞争对手的入侵,成为一个市场中的少数供应商。我把这样的供应商称为长期稀缺供应商。

硅谷的投资大神李开复和彼得提尔对什么样的公司是好公司,什么样的企业能赚钱就比较直白了:局部垄断——是好公司,好企业是能形成地方垄断的企业,这是创业者创业第一天要努力追求的目标。

形成地方垄断的方式有很多。

比如通过稀缺资源,形成长期的地方垄断,比如中石油和中石化,他们掌握着石油的稀缺资源。

比如通过专利保护和相应的法律法规,形成长期的地方垄断。比如华为通过自身专利技术的积累和相应法律法规的保护,形成了地方垄断。

比如通过建立品牌,在顾客的头脑中形成对某一类商品的长期精神占领,进而形成对市场的长期局部垄断。说到空调,格力是我们首先想到的。

还有就是通过特许经营形成地方垄断。比如一个好的公司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需要找到一个省、市等区域市场的相关负责人。这些人往往是公司的高级员工,或者是对这个市场比较有影响力的本地人。这些人得到这样的资源和项目后,可以在一个本地市场形成相对长期的垄断,这也是过去很多人白手起家的基本模式。

想要赚钱,我们需要在深刻理解相关规律的基础上制定自己的长期策略,让自己成为短期稀缺供应者或长期稀缺供应者,对普通人有什么具体策略?

我总结了四个普通人可以操作的策略。通过这些策略的彻底实施,我相信普通人也可以成为自己领域内短期甚至长期的稀缺供应商,在供不应求的市场中赚钱。

七个f9cb 0a f94 " data-original=" http://p 3 . pstatp.com/large/pgc-image/02210964 ddb 34 e 5391 e 9447 f9cb 0a f94 " alt="四个层次四个赚钱策略:决定你未来五年在社会中的地位"

5、四大长期策略

这四个策略指向同一个关键词:稀缺.

通过让自己稀缺,让自己把握稀缺,进而建立一个供不应求的细分市场。

策略1:深耕垂直领域。

成为解决某些问题的专家,解决在这个领域没有人能解决的问题,会使一个人变得稀缺,这也是为什么做困难的事更容易成功.

如果在一个细分上继续深化,也可以在信息、认知、资源、品牌等方面建立足够高的高度和势能。这些要素的积累会使一个人逐渐演变成一个“稀缺供应商”。

成为细分领域的专家,核心是决心在2年、5年、10年甚至30年内拿下这个领域。有了这个决心,所有看似短期内无法解决的问题都不再是问题。

其次,它对领域进行评估,以确保对你准备深度培养的领域有永久的需求。一段时间不做,社会就不需要相应的供给。

最后,为了缩小油田的范围,成为一个大领域的专家很难,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但成为一个重度垂直细分领域的专家,则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做到,我把它叫做深井——,并挖了一条一米宽一公里深的护城河。

比如我做网络教育,本质是为了满足人在社会中生存发展的需要。

社会越来越复杂,对生活在其中的个人和企业在认知和技能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生存和发展的需求会一直存在,并且越来越强烈。

策略2:打造个人品牌。

像企业一样,个人也可以利用品牌来占领心智,成为细分市场的垄断者让很多人一遇到这方面的问题就想到你,就像我们提到冰箱就想到海尔一样。

而且在未来的环境下,人们对企业品牌的认知会越来越少,个人品牌的商业价值会越来越大。

打造个人品牌的另一个关键是放大粉丝基数.任何做过销售的人都知道,只有当潜在客户群足够大时,业绩才能得到保证。其实这个逻辑也适用于个人本土市场的创造,会见贵人,整合资源。

互联网和其他基础设施为我们提供了大规模宣传和链接他人的能力。通过充分利用这些基础设施,我们可以将自己的价值扩大数千倍。

比如我曾经是某互联网公司的畅销书,业绩占公司60%以上。其中一个关键点就是我扩大了潜在客户的基数,让他们一遇到相关问题就想起我。

我相信同样的方法论也可以用在各行各业。

策略3:进入核心圈子。

财富分阶级,分圈子。

一切都是人做的,项目和信息都是从圈内传出来的,这是基本常识。所以很明显,进入赚钱的内圈,有助于在资源、认知、信息上建立优势。

身处核心圈子外围,其实是很难赚到钱的,因为这样的位置很难让自己建立信息、资源、认知等方面的优势,而且价值网中的利益相关者都会拼命捍卫自己的利益,不会轻易将自己的利益让给外面的人。

其实任何行业都有赚钱的人,赚钱的只是少数。其中一个关键是看你在专业领域挖的够不够深,另一个关键是看你是否进入了核心圈子。圈子和人都是对的,其他都是对的。这句话有些道理。

策略4:顺势而为。

这里所谓顺势疗法的核心是让自己直接进入一个“长期供不应求”的大领域,这些领域将在未来10年或20年保持高速增长。这些领域的人即使只达到行业平均水平,也会赚取可观的利润。

比如以前的房地产就是这样一个区域,房地产开发商挖坑就能赚钱,而买家或者投资者只要买了位置好的房子,就可以欢迎房价上涨。

比如医疗市场,老龄化导致医疗需求快速增长,供给方的供给速度跟不上需求方的增长速度。所以真正有能力解决相关问题的人,一定会在这个市场赚钱,因为他们生活的整个大市场都供不应求。

通过贯彻以上四个策略,我相信大部分人可以让自己把握“稀缺”,为自己建立一个供不应求的市场,走上长期积累的轨道,这条路会越走越容易,但好处会越来越多,而且会一年比一年好。

如果个人发展方法论中有一万个拼图,本文可能会给出一些关键的,所以请注意,一起找到剩下的拼图.

你对本文提到的规则和策略还有什么看法?可以在留言区交流。

打开手机天天被洗脑,认知层次当然低!你所读的信息几乎都是错的

信息时代带给人们认知的广度,却让人失去深度。

广度使人浮躁,深度使人冷静。

当你打开手机时,每天都有无数条信息向你涌来,谈论着生活、经济、职场、教育.百花齐放,大部分信息都是故意写的,不断从各种角度洗脑,谁信谁!

你所能见到的信息有两种:

1.客观事实

如人口迁移数据、经济发展数据、各种政策文件;

2.主观判断

比如“如何看透什么一目了然”、“职场规划10年定律”、“如何做什么”等等。

绝大多数信息是客观事实和主观判断的混合体。

这样更有说服力,洗脑更有逻辑。

站在观众角度,信息也分为两种:

1.观众愿意看到的

人在眼前能看到的都是自己喜欢看到的,所以大部分信息都是“迎合”——。作者想看什么就说什么!这类信息在新海占90%;

2.观众看不见的东西

每个人都有盲点,盲点是人们忽略的地方。

事实证明,大多数人看到的都是错的。虽然道理很明显,但是人就是看不到,因为被自己想看的东西挡住了。

比如从15年前开始,说到房地产,就分为空头和多头。各方对房地产走势都有客观的事实数据和主观判断。你相信哪一个?

其实大部分人相信的一定是错的。鼓吹房地产崩盘的作家赚取超级流量,而信徒则错过一笔大红利。而聪明人一直在默默经营房地产。

社会是有等级的,等级划分的本质不是金钱权力,而是结果和表象。

因为认知水平高,成长周期过后带来的是有钱有势的结果,人们把有钱有势的结果视为等级划分的本质。

层级划分的本质是认知——也就是你离真相到底近不近!

绝大多数人都活在洗脑的信息中——舆论,永远看不到事物的真相,这因为两点:

1、信息是有屏障的!

(1)真实的信息不会有人免费写出来给你看,因为这直接决定利益分配;

比如猪肠先生,一个村里的养猪大户,养猪技术过硬,在这一带的养猪价值链中发挥的很好,对所有的关键点都很了解。他会告诉你吗?

(2)大多数信息都是故意给你看,给你洗脑,区隔你的认知,让你在“一条思维线”上打转,这样更便于操控。

比如老板骗你努力工作,做一些职业规划培训和发展培训,给你一个鸡血画饼,这样更好的买到你的996便宜、省时、省力,然后打包转化成时尚的商品或服务出售。所以35岁以上的老油条在职场上并不受欢迎,因为不容易忽悠。公司模式大部分都是成型的,根本不需要所谓的人才,只有一个萝卜一个坑的劳动力,谁便宜谁能干就用谁。

2、人给自己设置了屏障

人一旦有欲望,眼睛就只能看见那么一丁点的地方。

人一旦有欲望,凡事就总往好处想,宁愿相信梦幻也不尊重事实。

你喜欢阅读“刻意写下的”信息,因为你想看到它,帮助你编织梦想,给你在梦里前进的动力。

比如“小伙子一个月从媒体赚100万”“学了一年某某职场规划就当总经理了”。

对于这样一个信息爆款充斥着虚假舆论的环境,我能给出的建议是:

要学会筛选信息,脑子里打造一个筛子,100条信息过脑,只留下1条有用的即可。筛选信息本着客观逻辑,数据与辩证逻辑关系是不变的方法。也就是读信息前先想一想,他们写的这玩意附和逻辑吗?数据真实吗?

记住一件事:如果你看到的100条信息中有一条是真的,你就是幸运的!

猜你喜欢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