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19 00:00:00 浏览:65
在给孩子添加辅食时要注意:
1、一次只添加一种新食物,如果隔4~6天没有问题,再添下一种。
2、如果孩子将辅食吐出来,下次应再尝试,有些新食物要试很多次才会被宝宝接受。
3、有的家长认为宝宝月龄小,因此很多食物不敢给宝宝吃。其实只要慢慢添加,一般大人能吃的,宝宝都可以吃。
宝宝添加辅食的注意事项
4、添加要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比如米粉,开始只喂宝宝一小勺,第二天喂两小勺。等宝宝食欲和大便都正常了,对新食物适应了,再慢慢加量。
5、不要只给宝宝吃米粉,不吃五谷杂粮。其实米粉主要是碳水化合物,营养价值不高,还是要给宝宝添加蛋白质和五谷杂粮。
6、父母在给宝宝添加辅食时最多的就是蛋黄。其实含铁量丰富的鱼肉、猪肝、鸡血、鸭血、猪血都是很好的补铁食品。
7、很多家长只给宝宝喝汤,如菜汤、肉汤、鱼汤等,甚至用汤来泡饭,认为营养都在汤里。实际上,汤里的营养只有5%~10%,更多营养是在肉里和蔬菜里。
8、宝宝晚上常哭闹,胃口不好,认为是缺钙。其实缺少维生素b1也会出现这种情况,而维生素b1在五谷杂粮中含量最高,所以,给宝宝吃五谷杂粮非常重要。妈妈可将燕麦、小米粉、玉米粉等熬成糊,给宝宝食用。
婴幼儿辅食制作是个大工程,家长必须细心、精心准备并保证其营养及健康。
【一】宝宝吐奶怎么办拍嗝是个好方法-孕前准备
宝宝吐奶的原因
宝宝容易吐奶的原因在于他们的胃部和喉部还没有发育成熟。小宝宝的胃部,从正面看是横躺着的,呈不稳定状态,同时贲门部位(胃部入口)还比较松。也就是说,大人吃饭时,当食物进入胃部后,贲门会通过收缩来防止食物逆流回食道;但由于小宝宝的胃贲门部位还不能很好地进行收缩,从而导致进入胃部的奶汁可以比较容易地流回食道。
宝宝吐奶怎么办
当宝宝喝完奶后,由于胃里下部是奶,上部是空气,所以就会造成胃部压力,出现溢奶、吐奶现象,如果不注意有可能引起宝宝吸入到气管内,以至窒息。因此爸爸妈妈应及时帮宝宝拍打嗝,把气体排出。只要减少了胃里的压力,自然就能够减轻吐奶、溢奶的情况和次数。喂宝宝喝完母乳或配方奶后,如果没有帮宝宝拍嗝,原则上只要保持直立抱姿20~30分钟,空气就会上升,慢慢地自然排出,宝宝自己就会打嗝。其实,拍打嗝还有另外一个作用,就是带有安抚作用,宝宝其实是很喜欢被轻拍背部的。
婴儿拍嗝方法
1、直立抱在肩上
不论是站还是坐,妈妈都要将宝宝尽量直立抱在肩膀上,以手部及身体的力量将宝宝轻轻扣住,再以手掌轻拍在宝宝的上背部即可。
专家叮咛:
a)妈妈在自己肩上放置小毛巾,以防宝宝溢奶、吐奶。
b)在拍打嗝时,以一定的力量将宝宝固定抱住非常关注,但是要注意不能遮住宝宝的口鼻。
c)拍打和按摩可以交叉使用,在试过几次之后,如果宝宝还是没有打嗝,可将宝宝换到另一侧肩膀再继续拍。
2、端坐在大腿上
妈妈坐着,让宝宝朝向自己坐在大腿上,一只手撑在宝宝的头、下颚及家浜之间,另一只手轻拍宝宝的上背部即可。
专家叮咛:
1)准备好小毛巾,随时防止宝宝溢奶、吐奶。
2)拍打和按摩可以交叉使用,在试过几次之后,如果宝宝还是没有打嗝,可将宝宝换到另一条腿上继续拍。
3、侧趴在大腿上
妈妈坐好,双腿合拢,将宝宝横放,让其侧趴在腿上,宝宝头部略朝下。妈妈以一只手扶住宝宝下半身,另一只手轻拍宝宝上背部即可。
专家叮咛:
a)在妈妈大腿上放置小毛巾,以防宝宝溢奶、吐奶。
b)此姿势更适合年龄较小的宝宝,为了防止宝宝滑落,要适当用力把宝宝身体固定在妈妈大腿上。
新妈妈须知:预防宝宝吐奶有三招!
吐奶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现象。吐奶也可称喷奶,是由于消化道和其他有关脏器受到某些异常刺激而引起的神经反射性动作,呕吐时奶水多是喷射性地从嘴里、甚至鼻子里涌出的。那怎样避免宝宝吐奶呢?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预防宝宝吐奶有三招!
第一,喂养要得当,拍嗝有技巧
专家认为,预防溢奶第一步要做到“喂养得当”,如果频繁给宝宝换奶粉、换环境和养育者的话,对宝宝的消化系统发育非常不利,会加重溢奶的情况。
一般来说,宝宝吃完奶以后家长要及时拍嗝,此时应注意宝宝有没有打嗝,而不是拍拍就算了。
第二,侧睡少吐奶,保护小耳朵
专家表示:“不建议整天抱着宝宝睡。”宝宝睡着后,往小床上放的时候动作要缓慢一点,另外最好用侧睡的方法,这样可以减少吐奶的机会。一般来说宝宝可以保持这样的侧睡姿势2~3个小时。如果家长担心宝宝的头型和压迫内脏的问题,可以在1小时后,给宝宝换个睡姿。
此外还应该备一块小毛巾,叠成三角形,从宝宝一侧耳边搭到另一侧,这样就算宝宝溢奶,也不会弄脏枕头或流到耳朵。保持宝宝耳朵的清洁很重要,因为宝宝耳蜗浅,比成人更容易患中耳炎。
【二】2020年0-1岁的宝宝身高体重表出炉啦!快来对照一下吧!-孕前准备
宝宝出生后,宝妈的担心和焦虑并没有因宝宝的平安出生而减少,从开始哺喂母乳后,就一直期望自己孩子的身高和体重能达到标准。那宝宝的身高体重的标准是多少?照顾宝宝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2020年0-1岁宝宝的身高体重的标准表
用宝宝身长预测成年时身高法
1.男性身高=出生时身长(厘米)÷0.2949;女性身高=出生时身长(厘米)÷0.3109。
用此公式要注意:只适用于正常足月新生儿;测量身长数据时如能精确到0.1厘米,身高的预测将更准确。
2.男性身高=3岁时身高×0.545+父母平均身高×0.544+37.69(厘米);女性身高=3岁时身高×0.545+父母平均身高×0.544+25.63(厘米),人体标准身高预测公式(遗传法则)
男性身高=(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08÷2(厘米)
女性身高=(父亲身高×0.923+母亲身高)÷2(厘米)
宝宝体重身高不达标怎么办
单纯母乳喂养
一岁以后,母乳的营养已经不能满足宝宝的身体发育需求了,单纯的母乳会影响宝宝的健康。所以要做好母乳、辅食以及其他食物的合理配比。
活动能力增加
宝宝慢慢地会走了,活动能力不断增强,需要更多的食物来补充体力,有时会因为父母的忽略而得不到足够的营养。所以要计划添加足够热量的食物。
不定时饮食
宝宝需要有规律的喂哺,等到饿了再喂,宝宝的胃口已经受到了伤害;有时饮食时间延迟过长,也会让宝宝的胃口没了知觉。所以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每天都在同一时间吃饭。
食物选则不当
宝宝的食物没有足够的营养和能量,就无法帮助他正常发育。比如说脂肪过低食物;低热量食物(比如人工甜品);低营养食物(比如垃圾食物,过分加工过的食物)。为此一定要关注食物热量与营养的均衡搭配。另外,建议多用煮、蒸、炖等以水为介质的方式来烹饪食物。
时间太急促
有些宝宝还没有做好自己吃饭的准备,掌握吃饭技巧的同时,还要满足食欲,这对宝宝来说是个难题。所以,父母要尽可能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宝宝吃饭。如果一味催促,宝宝不会为自己考虑,即使还很饿,也会离开桌子。
餐前零食多
吃饭前的零食会让宝宝的小胃口没有心情再去品尝美食,好好调整零食的添加时段:早中餐之间、中晚餐之间、睡觉之前。
水分摄取多
有些宝宝因为喝了太多的液体(牛奶、果汁、水),小肚子再没有位置放更多的固体食物,营养跟不上,体重自然有差异。
【三】1岁宝宝的教育技巧-孕前准备
1岁宝宝的教育方法
宝宝满1周岁之后,已经有了基本的认知心理,因此对他的教育方法一定要科学合理。那么,1岁宝宝的教育方法是怎样的?
1、寓教于乐。专家指出,对于1岁的宝宝,最好的教育方法就是玩乐。在平时的生活当中,家长不妨挑选一些益智玩具与宝宝一起玩耍,这样在玩耍当中,不仅可以与宝宝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还可以有效地促进宝宝的大脑发育。需注意的是,在与宝宝玩耍时,家长要注意保证宝宝的安全,把一些容易给宝宝造成伤害的物品收好,以免发生不必要的意外。
2、玩识图游戏。宝宝在1岁时,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因此家长可以给宝宝多玩一些识图游戏,通过这项游戏可以让宝宝认识更多的事物,如小狗、小猫、大树、花朵、汽车、自行车等等,以此来扩展宝宝的视野。另外,家长也可以给宝宝读一些寓言故事,通过这些故事,可以让宝宝能够对其中的人物和情节有了初步的印象,日后就更容易理解了。
3、探知能力。一岁宝宝在此时具有较强的探知能力,只要是他没见过的或是感觉新鲜的事物,他都想碰一碰、摸一摸,以便一探究竟。因此,家长要着重培养他的学习和探知能力,但同时要做好防护措施,如电线插头、玻璃器皿、热水瓶等危险物品,都要收拾妥当,不宜让宝宝碰触到。
1岁宝宝的教育技巧
宝宝满1周岁后,认知能力、运动能力、语言能力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发展,此时家长可以着重教导宝宝提高这些能力。那么,1岁宝宝的教育技巧是怎样的?
1、独立行走。这个阶段是宝宝学走路进展的迅速时期,刚开始时,他可能仅是蹒跚地走几步,也容易摔倒,但他很乐意一遍遍地走。家长要多给宝宝一些锻炼的机会,逐渐拉长练习走路的距离,比如,可以让宝宝拉着小拖车之类的玩具练习走路,让他拉着小拖车侧着走、倒着走,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宝宝走路的能力就会有所提高。
2、动手游戏。1岁的宝宝开始有了主动性,可以自己进行动手进行一些操作。此时家长可以和宝宝玩多种动手游戏,如搭积木、叠小套桶等,可先给宝宝做示范,然后让宝宝模仿做,宝宝熟练后,就可以让他自己玩儿。这些游戏既可以训练宝宝手的灵活性和准确性,也能够提高宝宝的认知能力。
3、学说话。宝宝1岁时,已经开口说话了。家长此时要经常给宝宝看一些图画、幼儿图书等,教他正确地认识各种物体的名称及简单的用途;并要经常带宝宝出去玩玩,使他认识外界更多的东西,在教导宝宝认识的过程中,要注意多引导和鼓励他说出这些物体的名称,如果宝宝说不出来时,家长要清楚地告诉他,并反复强化,知道宝宝能说出来为止。
1岁宝宝的教育原则
1岁的宝宝,逐渐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意,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还喜欢模仿大人做事。那么,1岁宝宝的教育原则是怎样的?
1、循序渐进的原则。宝宝1岁后,其认知能力、运动能力、语言能力等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家长此时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训练他提高这些能力,但在训练的同时要谨记,宝宝各种能力的发展都有一定的规律,应循序渐进地训练,切勿操之过急。
2、榜样原则。家长不可忽视自己的言行对宝宝潜移默化的影响,一定要谨言慎行,发挥身教胜于言教的作用。
3、一致性原则。家长双方要共同承担起教育宝宝的责任,教育宝宝的方法方式要保持一致。家长在教育方面的不一致性往往使家教事倍功半。
4、超前性原则。家长应具有一定的超前意识,提前了解和研究宝宝下一个发展期的变化特点,以做好教育方法方式调整的准备。
5、两个积极性的原则。对宝宝教育的成功,不但要有家长的积极性,还要有宝宝的积极性。因此,家长要调动起宝宝的积极性,以便让宝宝更好地学习和锻炼自己的能力。
1岁宝宝不听教怎么办?
1岁的宝宝好奇心强,遇到新鲜的物品时都想碰一碰、摸一摸。如果家长不理解宝宝这种好奇的探索心理,认为宝宝是在胡闹、调皮,甚至还限制他的行动,就会引起宝宝的不满,“不听教”就由此而产生了。那么,1岁宝宝不听教怎么办?
1、给予理解和尊重。宝宝开始不听教时,就是他建立自我和自尊的第一步。此时,家长对他的行动不要轻易干涉,在宝宝最初要自己做什么时,不妨满足他的一些合理要求,在他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指导。这样,宝宝会觉得家长在尊重他,自尊得到了维护,宝宝就会获得愉悦感和成就感,自然就会做一个听话的孩子。
2、及时转移宝宝的注意力。当宝宝对某样物品感兴趣时,他会想碰一碰、摸一摸,以便一探究竟。此时家长不能粗暴地制止,而是要提出一些他更感兴趣的事物,以转移他的注意力,并及时带他离开。比如,当宝宝想碰剪刀时,家长不妨给他一个小球,并带他到另一个房间,陪他一起扔着玩。
3、用正确的语言和宝宝交流。比如,当宝宝在商场看到一个和家里一样的玩具汽车时,他认为那个玩具就是他的,一定要把玩具拿回家去,此时家长要这样对宝宝说:“宝宝,小汽车跟着我们一起来了,等我们回家时,它肯定也会跟着我们回家的。”这样和宝宝交流,他就不会赖着不走了。
相关文章
怀孕周期
备孕分娩婴儿早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