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6 21:24:03 浏览:57
1、其实立春吃春饼的习俗起源于唐朝,也叫“咬春”。由于立春时,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各种蔬菜发出嫩芽,人们尝鲜,古人就用面皮包着时令蔬菜,卷成卷蒸熟或者油炸,取名春饼,寓意着五谷丰登,也是春天的象征,并将它互相赠送,取迎春之意。
2、最初的春饼是用面粉烙制或蒸制而成的一种薄饼,食用时,常常和用豆芽、菠菜、韭黄、粉线等炒成的合菜一起吃,或以春饼包菜食用。清代诗人蒋耀宗和范来宗的《咏春饼》联句中有一段精彩生动的描写:“……匀平霜雪白,熨贴火炉红。薄本裁圆月,柔还卷细筒。纷藏丝缕缕,才嚼味融融……”清代诗人袁枚的《随园食单》中也有春饼的记述:“薄若蝉翼,大若茶盘,柔腻绝伦。”
3、传说吃了春饼和其中所包的各种蔬菜,将使农苗兴旺、六畜茁壮。有的地区认为吃了包卷芹菜、韭菜的春饼,会使人们更加勤(芹)劳,生命更加长久(韭)。
立春为什么要吃窝瓜
1、窝瓜即南瓜。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春种秋收,关键在春。民谚有“一年之计在于春”的说法,在过去,立春既是一个古老的节气,也是一个重大的节日。
2、人们习惯在立春这一天吃萝卜、姜、葱、面饼,称为“咬春”,还有“打春吃瓜,活到八十八”的民谚,瓜指的是南瓜,就是在立春当天吃南瓜馅儿饺子或南瓜馅儿包子。
立春那天应该吃什么
1、春饼。
唐《四时宝镜》记载:“立春,食芦、春饼、 生菜,号‘菜盘’。”可见唐代人已经开始试春盘、吃春饼了。所谓春饼,又叫 荷叶饼,其实是一种烫面薄饼--用两小块水面,中间抹油,擀成薄饼,烙熟后可揭成两张。春饼是用来卷菜吃的,菜包括熟菜和炒菜。
2、春盘。
春盘又称“五辛盘”,是细切五种辛辣的生菜盘装而成。《本草纲目》中说:“五辛菜,乃元旦、立春以葱、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杂和食之,取迎新之意。”这一风俗传到唐、宋、金、元。如元代耶律楚材有《立春日驿中作穷春盘》诗,其中说到用 藕、豌豆、葱、蒌蒿、 韭黄和粉丝作春盘。
宁津一带用葱、蒜、椒、姜、芥切而调食之,称为五辛盘,它既可以下酒佐餐,又可以作为礼物相互馈送。也有馈送青韭、黄柑的。
3、春卷。
除了春饼之外,春卷也是立春日人们经常食用的一种节庆美食。春卷是由古代立春之日食用春盘的习俗演变而成。宋代有一种“卷煎饼”,是春饼与春卷的过渡类型。
元代《居家必用事类全集》已经出现将春饼卷裹馅料油炸后食用的记载。到了清代已出现春卷的名称。
春卷做法是用烙熟的圆形薄面皮卷裹馅心,成长条形,然后下油锅炸至金黄色浮起而成。馅心可荤可素,可咸可甜。
4、萝卜。
据汉代崔寔《四民月令》一书记载,我国很早就有“立春日食生菜……取迎新之意”的 饮食习俗,而到了明清以后,所谓的“咬春”主要是指在立春日吃萝卜,如明代刘若愚《酌中志·饮食好尚纪略》载:“至次日立春之时,无贵贱皆嚼萝卜”,名曰‘咬春’。
清代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亦载:“打春即立春,是日富家多食春饼,妇女等多买萝卜而食之,曰‘咬春’,谓可以却春困也。”。
立春为什么吃梨
立春没有吃梨的习俗。
立春这天,许多地区有“咬春”,“尝春”之俗。“咬春”就是立春时吃青萝卜,以脆嫩多汁的青萝卜为上,红心萝卜更佳。
而惊蛰有吃梨的习俗,这个习俗的由来是:
1、古代医学不是很发达,而惊蛰这一天正是万虫苏醒的时候,吃梨是提醒大家小心并预防。梨和“离”谐音,意思是要让病痛远离身体。
2、也有说“梨”谐音“离”,据说,惊蛰吃梨可让虫害远离庄稼,可保全年的好收成;
3、惊蛰吃梨也可能是因为“梨”和“犁”是同音的缘故,寓意耕种顺利;
4、惊蛰吃梨,还有“离家创业”之意。
相关文章
怀孕周期
备孕分娩婴儿早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