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8 20:42:01 浏览:44
1、《菊与刀》,作者是关谷宜子。
2、《武士道》,作者是大槻桃。
3、《百代盛衰·日本皇室》,作者是田岛名津子。
4、《日本天皇列传》,作者是岛善子。
5、《孝谦传》,作者是大友淳。
6、《源氏物语》,作者是嵐富美子。
7、《平家物语》,作者是石丸夜夜子。
8、《伊势物语》,作者是広冈京香。
9、《东史郎日记》,作者是川辺槙子。
10、《罗生门》,作者是河野兴子。
“抵制西方情人节”是文化自觉吗
在西方传统节日情人节来临前夕,针对当下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盲目跟风、热衷于过洋节的现状,一位作家提出抵制西方情人节我国青少年应有一种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意识,应当充分重视中华民族自身的传统节日,而不应该过度追捧情人节等一些从西方社会舶来的洋节。
如何对待西方文化与我们传统、我们固有文化的关系,是我们长期以来探讨和讨论的问题。作家这次提出抵制西方情人节,仍然能够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思考。的确,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现实,每至情人节前后,一些媒体上有关情人节的话题可说占据了相当的位置,商家更是不遗余力地推行情人节营销策略,年轻人也乐此不疲,趋之若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热捧情人节现象?这位作家分析说,年轻人追逐西方的这个情人节是文化的不自信和集体无意识的表现,从某种程度上证明了中外文化传播的不对等。因此,作家提出要抵制西方情人节。
抵制西方情人节,这个看法可以看出论者对如今我们的传统文化、传统风俗日趋淡化和消失的忧虑,发出的是为重振我们的传统精神、重视历史价值、维护文化自尊的真诚呼吁,表达的是对传统、对历史的一种责任和担当。但如果仔细回味这种观点,我们仍然感到它在态度上、方法上,有一些简单化、单向化甚至主观化的情绪,缺少一些理性精神。
如今,我们的文化世界,多样化是它的一个鲜明、主要的特征,多种文化模式、多种文化观念、多种文化价值,是在互相冲突、互相包容中寻求平衡发展的,对每一个人来说,人们具有了更多的对不同文化模式接触和交流的机会,所以,简单、单向地选择或者拒绝哪一种文化,我们恐怕很难适应这个存在复杂文化异同的世界。在这样的一个文化大背景下,提出抵制情人节这种西方文化,让人感到的是一种单向的、简单化的、一厢情愿式的文化态度和选择判断。
不能否认,如今大量的城市青年人已经把情人节作为一种生活观念和情感追求接受下来。这的确反映了在热烈追求时尚化、新潮化的现代化趋势下,都市社会所保留的传统风习日渐淡薄,年轻一代心理上、精神上与传统疏离的现状。作家说,情人节广泛进入年轻人的文化生活、爱情生活,也从某种程度上证明了中外文化传播的不对等。这让人想到易中天在谈为何我国文化走不出去时所说:为什么我们没能像汉代、唐代、宋代那样,成为世界公认的文化大国?没人强迫你看好莱坞、吃麦当劳、穿牛仔裤,也没人拦着你卖炸酱面、狗不理。所以这事恐怕赖不到别人头上,得从自身找原因。
为什么情人节这种西方文化输入后,很快渗透和融入我们的生活之中,而像元宵节、七夕节以及其它的一些传统节日西方社会却了解很少?恐怕更多的原因,还在于文化的特质和魅力,在于一种文化的精神内容,是否能够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是否契合当代人的生活方式。
所以,对于诸如元宵节、七夕节这些传统文化来说,它们确实是已经出现了日趋淡薄,甚至边缘化的危机。改变这种现状,完全依靠抵制外来的文化,应该不是我们需要的心态。我们需要的是我们的文化要有更新精神,需要的是我们要具有文化创造的心灵。这种文化的更新和创造,才能真正复活过去和传统,赋予过去和传统以新意义、新价值。今天,已是全球化信息传播的时代,还会有更多的外来文化输入,我们的文化和传统则必须寻求、挖掘它的特质和魅力,而且这种改变要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如果社会在变,文化却抱残守缺,最后我们的文化和传统就很可能和社会脱节了。这不是我们应有的文化自觉吗?
中国道情皮影民俗文化节开幕
第三届中国道情皮影民俗文化节30日晚在有“中国皮影之乡”之称的甘肃省环县拉开帷幕。
本届道情皮影民俗文化节由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司和甘肃省文化厅主办。在为期3天的文化节中,来自北京、河北、陕西、山东、湖北、辽宁、云南、甘肃等地的皮影剧团将同台献艺,为广大皮影艺术爱好者献上一道丰盛的民俗文化大餐。
环县道情皮影是国内保存较为完整的原生态艺术群体。上世纪50年代,环县道情皮影戏班3次进京演出,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接见。60年代,环县道情皮影发展成为甘肃唯一的地方剧种陇剧。1987年,环县道情皮影首次走出国门,在意大利的13个城市演出24场,被赞誉为“东方魔术般的艺术”。2006年,作为皮影戏的一种,环县道情皮影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道情是说唱结合的一种民间曲艺。皮影是一种用灯光照射道具而形成的人物剪影。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道情与皮影逐渐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道情皮影。
裕固族文化和民俗风情
裕固族为甘肃省三个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集中聚居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共有1.3万人,主要居住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裕固族是一个有着悲壮历史的古老民族。在历史上,裕固族曾有过各种称呼。元朝称为撒里畏吾尔,明朝称为撒里维吾尔,清朝称为锡喇伟古尔或西喇古儿黄番,建国初期称为撒里畏吾尔。1953年经裕固族人民协商、报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定用尧乎尔音相近的裕固为本民族名称,取汉语富裕巩固之意。裕固族主要使用三种语言:一种称西部裕固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它和同语族的维吾尔语、哈萨克语等有着密切的关系;一种称东部裕固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它和同语族的蒙古语、东乡语有着密切的关系:还有一种就是汉语,是用来与汉民族兄弟交际的工具。裕固族没有流传下自己的文字,是最早使的是古回鹘文。明末,随着藏传佛教的传播,裕固族开始使用藏文。新中国成立后,汉文在裕固族地区传播,至今,裕固族群众普遍使用汉文文字。裕固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化,其独特的民族风俗和民族传统在中华文明史上魅力无穷。裕固族是一个游牧民族,他们一年四季逐水草而居,常年居住在帐篷里。随着季节的变化和畜场的转移,帐篷经常移动。他们的帐篷由六根或九根杆子支撑。有些是用牛、羊毛织成褐子搭盖而成,有些是用白帆布做成,并且上面缀有传统图案。一般依照地形,选择避风向阳的地方搭盖。帐篷内部正上方为佛龛,进门右边为女客的座位,左边是男客人的座位。
裕固族牧民的饮食以酥油,糌粑(用酥油、奶子、青稞炒面调制而成)乳制品为主。一般每日一饭三茶,即每天喝三顿酥油炒面茶,吃一顿面片或米粥,有时也烙饼吃花卷等。裕固族热情好客,每当家里来客人,先用奶茶招待,在碗内放酥油、炒面、曲拉、奶皮,然后沏上煮好的奶茶。茶后以手抓羊肉、青稞酒款待。招待尊贵客人时,不仅献羊背子,还要献全羊,以示对客人的尊敬。
裕固族的婚姻制度是一夫一妻制,戴头是裕固族妇女婚前必经的仪式。所谓戴头是将一副用银牌、玉石、珊瑚、玛瑙、海贝等饰物编制的头面,系在准备出嫁的姑娘的发辫上。戴头面之后,姑娘就到另立的一顶帐篷里,由舅舅、客人和代表姑娘唱歌的人,对唱歌曲。 送亲、迎亲仪式复杂,婚礼十分隆重,富裕人家结婚宴客常要连续数日,一般牧民也要宴客两、三天。女方送亲的客人要由男方招待一天,临走时需送客人肉份子。特别要给重要的客人、女方家长送一份上等礼品:羊背子、羊胸叉。 新娘和送亲的客人骑着马,一路上边走边唱歌。男方在途中铺一毡毯,备一只羊的肉(也有简化为一只羊胸叉肉的),喝一些酒,表示迎亲,称为打尖。 新娘进入大帐房后,先献哈达给设于房内正上方的佛龛,新郎新娘磕头,新娘取一碗酥油奶茶敬婆婆。仪式完毕后,新娘返回小帐房,揭去头帕,新娘的父亲和户族中的人向男方的亲家和邻居致意请求对女儿多加关照。随后将陪嫁的物品摆到大帐房中供客人鉴赏,接着就是盛大的宴请。 裕固族信奉喇嘛教。他们的丧葬因地区而异,有火葬、土葬、天葬三种形式。裕固族禁吃尖嘴圆蹄的动物,如马、驴、骡、狗和鸡、鱼等。 裕固族每逢虎、狗、鼠、蛇日不搬房子;逢初一、十五烧香拜佛之日不出卖牲畜。 户族辈份严格,晚辈禁叫长辈名字,俗人禁呼喇嘛的名字。 裕固族的节日主要有春节、祭祀点格尔汗活动和喇嘛教的宗教节日。点格尔汗是古萨满族信仰习俗。点格尔在裕固语中是天的意思,汗是神的意思,点格尔汗即天神。
相关文章
怀孕周期
备孕分娩婴儿早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