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30 11:12:03 浏览:72
北方立秋吃酱肘子,烤鸭,饺子。
1、酱肘子:酱肘子是中国传统食物之一,营养丰富,色香味俱全,受北方人民喜爱。
2、烤鸭:烤鸭肉质细腻、口感良好、营养丰富,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烤鸭还可以软化心脑血管、美容养颜。
3、饺子:立秋时节,北方人一般在家里都会吃饺子,饺子寓意安康,在立秋吃再合适不过。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第13个节气,北斗星斗柄指向西南,太阳到达黄经135°,于每年公历8月7-9日交节。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为秋季的起点。
立秋吃什么祛火清热
虽然立秋表示的意思是进入秋天,但是立秋的时候,暑热依旧并未褪去,天气还是炎热的状态,那么立秋吃什么能够祛火清热,预防秋燥呢?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情呢?接下来就跟随本期的饮食文化一起来看看吧!
立秋吃什么祛火清热
补脏熄火类
如黑豆、山*、花生、牛乳、薏仁、白木耳、鸽蛋、鹌鹑、雀肉、鳝鱼、羊肉、狗肉、韭菜、桑椹等,适用于因脏腑虚弱、阳气不举所致的各种虚火症候。
祛除实火类
如大黄、知母、黄连、黄芩、香蕉、芹菜、马铃薯、芝麻、桃仁、海蜇、白萝卜等,适用于小便短黄、大便干结、口干口苦、腹胀纳差等症候。
利湿泻火类
如冬瓜、西瓜、薏仁、扁豆、大麦、苋菜、甜瓜、赤小豆、黑鱼、鸭肉、鲤鱼、鲫鱼、泥鳅、莴笋、绿豆芽、鸡内金等,适用于各种实火症候。
甘温除热类
如党参、白术、白菜、荔枝、栗子、大枣、胡桃仁、百合、黑芝麻、燕窝、蜂乳、高梁、茴香、刀豆、芥菜、樱桃、石榴、乌梅等,适用于气虚火旺的病况。
苦寒制火类
如苦瓜、苦菜、厥菜、丝瓜、田螺、茄子、小米、荞麦、兔肉、田鸡等,可以寒凉之性化热降火,多用于实火症。
凉血敛血类
如莲藕、梨、荸荠、生地、木耳、黄鳝、糯米、藕粉、荠菜、玉米须、芒果、鳗鱼、竹叶、白茅根、马齿苋等,可用于鼻衄、便血、尿血、牙龈出血等血热妄行的情况。
滋阴降火类
如甲鱼、海带、紫菜、海参、菠菜、猪血、猪肝、红糖、乌鸡、南瓜、蛤蜊、银耳等,多用于阴虚火旺、五心烦热、潮红盗汗、夜不能寐等症。
饮食注意事项
1、不吃辛辣燥热的食品,如辣椒、干姜、生蒜、胡椒、浓茶、烟草、烈酒、咖啡、大葱等,以免生热助火、灼伤津液、加重病情。
2、实火者宜多食寒凉清热食物,如绿豆、茄子、冬瓜、丝瓜、苦瓜等,忌讳助阳兴热的食物,如韭菜、羊肉、狗肉、雀肉、高梁、龙眼、樱桃、杏子等。
3、多摄入水分,以补充机体上火发热时水分的丧失,并可促进新陈代谢,生津利尿,加速毒素的排泄和热量的散发。
天津立秋吃什么
天津这是一个美丽的城市,一个天然的港口。同时也是古都北京的门户。在这里人们世代繁衍生息创造灿烂的文化,拥有着独特的习俗。天津人民在立秋这个季节交替的时间里都是怎么通过饮食来健康的度过的呢?
立秋以后气温由热转凉,人体的消耗也逐渐减少,食欲开始增加,那么,立秋吃什么好呢。因此,可根据秋季的特点来科学地摄取营养和调整饮食,以补充夏季的消耗,并为越冬做准备。秋季气候干燥,夜晚虽然凉爽,但白天气候仍较高,所以根据“燥则润之”的原则,应以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清新安神的食品为主。
“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称为“咬秋”。天津讲究在立秋这天吃西瓜或香瓜,称“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要是用现在的流行语来说,就叫hold住了。江苏等地也在立秋这天吃西瓜以“咬秋”,据说可以不生秋痱子。在浙江等地,立秋日取西瓜和烧酒同食的生活习惯,民间认为可以防疟疾。
城里人在立秋当日买个西瓜回家,全家围着啃,就是啃秋了。而乡下人的啃秋则豪放得多。他们在瓜棚里,在树荫下,三五成群,席地而坐,抱着红瓤西瓜啃,抱着绿瓤香瓜啃,抱着白生生的山芋啃,抱着金黄黄的玉米棒子啃。心情舒畅的啃秋行为,所抒发的实际上是一种丰收的喜悦。
东北立秋习俗,东北立秋当天吃什么
在中国地大物博,加上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气候、环境和生产条件。所以各地方形成了不同的饮食习惯。在不同的节日里体现的尤为明显。在农事生产上立秋有着特别的意义,在东北这块有着黑土地优秀种植条件的地方,他们那天都有什么习俗呢?
大概生活在乡村里的人们都知道:在东北农村,立秋搭火炕的习俗由来已久。那么,这个习俗是怎样形成的呢?这不单是由北方的气候所决定的,也源于历代北方农村的农事活动——麦收。民谚有:“麦子不受三伏气”的说法。意思是说:在一般的情况下,麦子都在头伏和二伏之间收割。因为,这个时期是麦粒成熟最佳期,过了这个时期,麦子很容易倒伏和炸粒。
因此,当节气到了暑伏,即将进入三伏天的时候,北方农村麦收活动也早已接近尾声。麦收结束了,农民便选择干燥、无雨的天气晒麦、打麦,而后用打下来的麦余子(麦穗外面的包皮),掺在干净的黄土里,加上水搅拌均匀成泥状,抹在泥草房屋外围的墙壁上,既防风吹又耐雨淋。
然而最时兴的还是农村的火炕。每逢立秋时节,气候凉爽,空气流通好,又没有了酷暑的燥热,雨水也渐渐稀少,正适宜农村搭火炕。此时,村民中那些手巧的泥瓦功夫匠,手艺便派上了用场。人们便就地取材,将麦余子掺进纯净的黄土里,兑上水和匀后用坯模子托成一块块长度为40厘米、宽度为20厘米的长方形土坯,晒干后摞起来用雨布苫好,以备搭炕时选用。
此时正值地里的玉米也已打苞、绣穗儿,籽粒成熟的时节,完全可以食用了。妇女们便在灶膛里架上几块木头,打发男人们到自家地里掰上一抱嫩苞米回来,剥去皮后摘干净玉米须(胡子),放在大铁锅里烀上,上面盖上一层鲜绿的苞米叶,以保持嫩苞米的味道更鲜美,顺便再烀上几个新土豆、鲜茄子。
开锅后片刻,先把土豆和茄子捞出来,以免烀时间长了成糊状,再闷上一刻钟后,屋里便飘出了玉米棒浓浓的香味,这时,掀开锅捞出几穗青苞米,再切上一盘咸黄瓜,把土豆和茄子用蒜酱和辣椒酱一拌,就着玉米吃起来,在没有其它饭莱的情况下,这便是农家青黄不接时最具特色的一道风味快餐了。
每当节气一过立秋,正是城乡居民晒干菜的最佳时节。立秋往往在三伏天,虽然三伏里昼夜温差大,但白天阳光充足,晴多雨少,而且秋风送爽,空气流通好,最适宜晒干菜。此时,当你走进城乡居民庭院,就会看到这样一番场景:几乎家家户户的晾衣绳上都会挂满茄子、辣椒、黄瓜、豆角各色各样的干菜,应有尽有,琳琅满目。
虽然干菜的营养价值不如新鲜蔬菜,也不能同山珍海味、鸡鱼肉蛋相媲美,但干菜的独特风味却是任何一种新鲜蔬菜都无法比拟的。农家晒干莱原料多出自自家的菜园,常在吃不了的情况下晒成千菜,因而价格低廉又经济实惠,是人们冬季不可缺少的美味佳肴。用干菜烹调出来的菜肴,不仅干香浓郁,而且口感好。
虽说现在冬季也能吃到新鲜的蔬菜,但冬春两季往往有时候蔬菜供应不及时,而且价格昂贵。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能省则省,以吃饱饭为主,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因此,晒干菜即成了乡村里一种传统的风俗习惯,点点滴滴无不展现出家庭主妇们勤俭持家的淳朴民俗、民风。
怀孕周期
备孕分娩婴儿早教
猜你喜欢